第34章,拐跑俞飛鸿(2)(1/3)
陌生的声音,加上这样的开场白,吕布未能猜到对方是什么人:“我是,请问你是……”
对面呵呵笑了下,自我介绍道:“你好,我叫马红燕,是《三少爷的剑》的制片人。”
吕布没听过这个名字,只是道:“你好。”
马燕红现在还未出名,此前只是在《方世玉:万夫莫敌》和《西门无恨》两部电影中当过场记。
“是这样的,我们想邀请你出演我们这部剧的男二号角色燕十三……”
“抱歉啊,没说清楚,我们这部剧是根据古龙同名小说改编的……”
“会邀请到何钟华、俞飛鸿、陈季铭、张依菡、霍偲燕、陈笼、杨箬兮等演员……”
吕布听她说完一大串信息,表情变得古怪起来。
怎么的,前几年流行拍金庸的小说,今年变成拍古龙的小说了?
还有,又是男二号。
我这是捅了古龙和男二号的窝了?
不过嘛,看剧本再说。
马燕红见他没有说话,接着道:“吕先生,我们给你的片酬是打包价万,你这边……”
吕布沉吟道:“今早《策马啸西风》的娄导也来找过我,不过我还没有答复,你看这样行不行,能否给我一份剧本,我看了之后再做决定。”
马燕红爽快的道:“当然可以。”
吕布又跑了一趟市区,找了家有传真机的店,拿到了剧本。
主要是上网不方便,邮寄又太难等,只有传真相对快一点。
回到《卧虎藏龙》剧组驻扎地已经是晚上了。
张缙不在,估计是拍夜戏去了。
吕布稍作休息,就开始看《三少爷的剑》的剧本。
原著小说他看过了,挺好的一部小说。
古龙在创作上有强烈的使命感,一直坚持求新求变,迫切地想让武侠文学更上一层楼。
而在他的写作生涯中,遭遇的最大挫折便是《天涯明月刀》的连载被腰斩,超前的创作理念与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市场反应很不好。
在经过近年的调整之后,终于在1976年写出了兼具商业流行和艺术深度的《三少爷的剑》,他作品里最广为流传的名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源出此书。
故事的剧情很反常规,虽名为“三少爷的剑”,可三少爷只在故事的后三分之二出场,故事前三分之一的主角是燕十三,他俩在对方的部分相互缺席,直到故事末尾才出来短暂地打了一架。
虽然剧情上稍有割裂,但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