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烽火叆阳(十二)(3/4)
,否则那么多城池是怎么攻下来的?
首先明朝的在关外的许多城池高度较低,有的只有后世的三四米高。城池的面积也很小,有的甚至不如一个万达广场大。这样的城池只要架个梯子就能爬上去。其次防御设施和防守兵力也不足,除了护城壕和拒马以外几乎没别的防御工事。有的城池甚至连上述这两样东西都没有,更别提杨林这种高理论、体系性、大纵深的防御工事群了。再加上军备松弛贪污**导致明军战力低下,以及后金军集中优势兵力攻城。最后再有内奸配合,城池不丢才怪了。
例如后来后金军攻打较为坚固的沈阳,在正面攻城战斗中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伤亡了数千人马。若不是那几百蒙古内奸在城里策应,他们的下场只能是铩羽而归。可以说在孔有德率领火炮部队投降后金以前,他们的攻城能力和方式就是推着盾车、架着云梯攻城,外加一个刨凿城墙。
这一点可不是作者杜撰,是满清自己在《满文老档》、《清太祖实录》等里面写的。目的可能是告诉子孙先辈们打江山有多不容易吧。
如果各位看官有机会可以去宁远城看看(今辽宁省兴城市),其周围皆是一览无余的平原,除了城北五里外的首山可用作卫城以外,其他地方毫无险阻可用。就是这样的地形,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俩先后率十余万大军数次围攻,结果均是无功而返。这里不排除明军拥有红夷大炮助阵的因素。但也由此可见其攻城能力实属一般,甚至极为低下。
杨林是知道后金军攻城能力有多弱的,因此才大力打造叆阳城防。面对这样的坚城,后金军此刻能攻到城下已是相当不易了,不过人员伤亡也是其起兵反叛以来罕见。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下午未时四刻(十三点左右),包括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在内,后金军四处攻城均不得进展。因为得不到歇息,守城明军的伤亡也在逐渐增加。
杨林依旧在紧盯着努尔哈赤的中军大纛旗,各哨都在向他请求红夷大炮开炮支援,可这是他的王牌,不到关键时刻怎么会轻易出手?因此他只能不断安抚部下们坚持。
杨林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信心,因为自己的判断是有事实和史实依据的,并非如赌徒一般不计后果的孤注一掷。按照努尔哈赤性格和行事作风,在当今战局焦灼的情况下,为了鼓舞士气他肯定会再次前移中军。可是这么长时间也没见动静,可见这位后金大汗也是在观察己方,生怕明军藏拙有什么阴谋诡计。
杨林在心中不断的告诫自己一定要沉住气,现在就是看自己和努尔哈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