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431章 留守北地(一)(4/5)
国公周进大人求情?”史鼎身边亲信建议道。
史鼎猛地一拍大腿,“是啊。冀国公周进坐镇保州,且其身上所兼任的北直隶行省总督职位,还尚未正式交卸。按理说,保州兵变,也与其有一定关联。他若是在写给朝廷的奏折中,把所有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将这起兵变的责任扛下来,那么大侄子史道邻的过错,可就要小多了。此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策。”
问题是,周进又不是一个傻缺,他凭什么给史道邻背锅?
除非忠靖侯史鼎手中,另有其它筹码,这样他才有可能和冀国公周进完成这场政治交易。
史鼎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求到了户部堂官韩厉大人这里,央求他居中转圜。
忠靖侯史鼎甚至还明确言道,“冀国公周进大人若有所求,我史某人无有不允。”
也就是说,只要能将侄子史道邻保下来,忠靖侯史鼎可以尽全力配合。
韩厉头一天去了冀国公府,吃了一顿闭门羹,不过等到他第二日再去时,便很快得到了周进的接见。
事后,韩厉劝说忠靖侯世鼎,希望他向扬光帝陈福宁上书,表态支持冀国公周进大人留守北地。
周进想要留守北地?
到了这时候,忠靖侯史鼎才算是明白了一些什么。
他甚至都隐隐约约之间觉得,女真士卒所发动的这场保州哗变,或许便是出于冀国公周进大人的一手策划。
这不,保州兵变发生后,冀国公周进便开始装模作样地表示,说他自己原本极愿南下就任,奈何发生了这样的不幸事件,北方民众希望他留守北地,让他委实难以决定。
而经历了这场兵变的保州民众,显然也是惊悸不已,有士人在《北方周刊》上撰写时评文章,表示“冀国公周进大人尚未离开北地,便已经闹得天翻地覆,倘若他真要离去,北方大地恐酿祸乱。”
受到这些士人蛊惑,保州、北平、津州等地,相继发起了要求周进留守北地的请愿游行,参加者约有数十万之众。
从忠靖侯史鼎的内心意愿来说,他当然不希望周进留守北地。要不然,周进爵位高,官职大,他真要赖着不走,史鼎这位新任北直隶行省总督,恐怕只能困守衙门,根本不可能接手燕赵军的指挥权,对于齐鲁军、登莱军,更加不要指望能够轻易染指了。
可现在形势比人强。周进不想走,北方民众也不愿意他走,忠靖侯史鼎在这个时候,若是强逼着他南下,岂不是走到了北方民众的对立面了吗?
还不如顺水推舟,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