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348章 杀人立威(三)(2/5)
有人说,工部堂官徐大人即便没有上下其手,中饱私囊,但他主管工部及下设匠作监,所仿制生产的燧发枪,成本居然高达正常购买价格的十二倍以上,这说明他办事不力,平庸无能,尸位素餐,这种人留在朝堂上,不是影响中枢的运转,给大周朝拖后腿吗?
如果说,前面的说法还只是一些花边新闻,伤害力有限的话,那后面这番话,就纯属居心叵测,用心不良了。
工部堂官徐大人不可能坐以待毙,他当然也上书朝廷,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一番辩解。
不过,考虑到他在枪支研发生产这件事上,确实做得过头了一些,露骨了一些,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理屈词穷,有些无话可说。
说到底,每支燧发枪二百五十两银子的生产成本,和平均每支枪二十两银子的采购价,这其中的差别,不是他徐大人凭借一张巧嘴,就可以说清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大人的心情愈发沉重。他开始意识到,无论真相如何,这场风波都已不可避免地将他卷入其中。他担忧自己的名誉受损,更怕因此影响到仕途乃至家族的前程。
这种深深的忧虑与恐惧交织在一起,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这时候,宫里的夏守忠太监,前来徐府宣召他入宫面圣。
“夏公公,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还请您收下啊。”徐大人将一张面值三千两银子的银票,塞到夏守忠太监的手里。
“你这是干什么?”夏守忠生气地把手一甩,不但银票没拿,还将徐大人给推开了。
明知道徐大人贪污**,引得今上震怒,他还怎么敢在这个时候收银子?
目睹此情此景,徐大人不禁面色苍白,眼神闪烁不定,如同受惊的鹿儿般四处张望,生怕一丝风吹草动都会引来祸端。
连宫里最讲究和气生财的夏守忠太监都不愿意收他的银子了,这说明情况有些不妙啊。
不过再怎么样,既然夏公公没有直接过来下令抄家,说明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徐大人相信凭借自己的三寸不乱之舌,还是有希望将罪责推托到别人头上,把自己顺利摘出来。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又有道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徐大人打算这次御前对答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好地理一理,他虽然主管工部下设匠作监,事情没有办好,但这好大一笔银子,可不是他徐大人一个人贪墨了,凭什么让他一个人背锅?
因此,入宫面圣时,徐大人先是在德正帝面前,痛哭流涕了一场,也承认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