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好问题(2/3)
产生瑕疵。
建盏虽然是胎厚釉厚的一个瓷种,但对施釉厚度的掌握,也是一项极难的技巧。
卢爱莲、陆建平和爱浓的施釉手法都极娴熟,对于观者而言实在是观感极佳。
后面跟着操作的学生,也都受益匪浅。
观者则在卢爱莲的指引下,依次列队上前查看自然风干后的坯胎。
江生仔细看过,卢爱莲与陆建平的釉要比爱浓的略厚,这是倒置蘸釉不可避免的弊端。
但以两人的身份和技艺,选择这种施釉方式,一定也有自己的原因。
施好釉后,就可入窑烧制。
为了避免盏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釉料液化下移产生黏连,通常会将盏坯装入匣钵后,再入窑。
所谓匣钵,即一种用粗泥制造用于隔绝盏坯和外界柴薪烟尘的容器。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叠放,匣钵的外形与盏的坯胎形状相似,且通体薄厚均匀,内外光滑,同时钵壁与建盏之间的距离也要同样均匀,如此才能保证盏坯在烧制过程不至于因受热不均而加大不良率。
大器一器一钵,小器十余器共一钵。
但因为材质粗糙,匣钵的寿命并不长,质量好些的能用十余次,质量稍差些的,一两次就要坏了。
同时为了避免盏坯烧制过程中与匣钵黏连,通常会在盏坯和匣钵之间使用垫饼。
垫饼用软泥制作,至于匣钵与盏坯之间,中间还要用细小的石英砂或者草木灰隔离。
一来可以使挪动匣钵入窑烧制时,里面的盏坯不至于移位,二来垫饼包裹在盏底,可以使盏底平滑,且烧成之后也易于分离。
“你们看,这是我家随建盏烧出来的一块小饼,是不是很有趣?”
卢爱莲随手拿了一块泥饼给大家看。
垫饼因为其特性,烧制成功之后便不能再用,所以只是一次性的产物。
卢爱莲手中的那块垫饼形状并不十分规则,只在中间部分有一圈凹下去的印子,圈里还有一个反刻的陆字。
这是陆正平工作室的标志。
“古法建盏因为曾经断烧八百余年,现今传世的完整作品本就不多,垫饼就好像是建盏的指纹,为它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材料。”
江生将那只垫饼拿在手上把玩,手掌大的一块瓷饼,上面竟然还有指纹,他想起之前替孟超上爱浓的课,听她讲到建阳窑的建盏多有“供御或者“进盏”字样,想来能够得到这种结论,垫饼的功劳也不小。
参观的队伍还在向前行进,江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