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赌上国运(2/3)
一年前,瀛桑的钢铁年产量不足80万吨。
短短一年的时间翻了个倍。
达成这样的成就,让天治王很是满意。
之后转头看向陆海军大臣,询问道:“平田君、新组建的常备师团,情况如何?”
陆军大臣平田勇,一脸嘚瑟出列道:“30个常备师团,于上月组建完毕。”
“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将是皇国最忠勇的战士。”
30个常备师团,足足60万人。
在此时的瀛桑,这60万人是它砸锅卖铁好不容易建立的。
既然目标是东扩,陆军才是重中之重。
南贺洲没有一个海军强国,自然而然,天治王在伊藤的建议下,把大部分资源倾斜到了陆军。
与平田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军大臣岛津忠昭。
这两年,瀛桑没有添置一艘大舰。
中洲历4602年,乾武六年7月1日。
大明与南顺正式恢复商业交流。
牛满仓的走私意图没有达成,李玉也不敢答应。
由于两国之间的战争,大明与南顺的关系说不出的复杂。
军事上两国合作,甚至南顺还把海防外包给了大明。
但在经济交流上,两国互相封锁。
大明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导致负责南顺经济复苏的王凌波,一直不敢开放市场。
大明也没有和南顺恢复交流的意愿。
所以,战争结束快一年了,挨着的两国就像瞎子一样,互相看不见对方。
但南顺想要发展,特别是在中洲的土地上,必须和大明进行贸易。
牛满仓之所以和李玉谈走私,一方面确实想捞点外快。
最重要的是,试探一下大明的态度,看能不能恢复正常经贸往来。
当李玉把此事呈报朝堂后,经由周晟铭和朝臣们的讨论。
决定恢复两国的正常经贸往来。
大明根本不怕南顺财团的渗透,大明商会不是吃素的。
现在的大明商会,绝对是世界上体量最庞大的商人群体。
真要搞事的话,大明商会可以轻松颠覆一个国家的经济,当然是一等列强之下的国家。
边境省份,如南云、岭右两省,有商人开始去交趾寻找商机。
新的资本注入,加快了南顺经济的复苏。
但,王凌波为首的财团,还是小心翼翼防着大明商人。
生怕国家经济被大明绑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