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金匮之盟(2/3)
下百姓,都不是一件幸事。
太宗皇帝坐上皇位后,怕被人诟病,重新启用了赵普为相。
赵普是谁。
他是太祖皇帝的亲信。
是太祖皇帝能够顺利黄袍加身的最大助力。
按理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太祖皇帝驾崩后,赵普能够颐养天年就不错了。
哪里会想到还有再次为相的机会。
顾卿爵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当初太祖皇帝在外亲征时,留赵普和太宗皇帝在京都,或许那个时候两人有了不一样的交情。
总之,赵普接受了太宗皇帝的任命。
并呈上“金匮之盟”将当时流言四起的局面给平息下来。
“金匮之盟”大致的意思是早在建隆二年公元九百六十年,杨太后久病不愈,太祖皇帝在左右侍奉汤药,杨太后急迫的召见赵普,当着赵普的面,问太祖皇帝这皇位是如何得来的。
太祖皇帝说是祖宗庇护,杨太后却说因为周世宗让孩子主天下,如果周氏有长者,这位置就轮不到太祖皇帝,所以让太祖皇帝百年后将皇位传给太宗皇帝,言道天下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
太祖陛下哭着答应杨太后所言,百年后将帝位传于太宗皇帝。
待太宗皇帝百年后再将帝位传给弟弟赵廷美,之后再传给赵德芳。
杨太后命赵普记下当日直言,并藏在金匮。
这便是金匮之盟。
只是这金匮之盟,到底是当时杨太后病重之时说的,还是为了让太宗皇帝名正言顺的坐上帝位,装模作样的弄了这么一个东西,让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
现过去这么多年,到底如何谁也不知道。
不用写名字,只需画圈,效率很快,不过站在选的门外的老百姓也想要参与,赵祯问赵守廉的意思。
赵守廉觉得人多,赵祯耍诈的可能性就小,点头同意。
所以,两人一动不动站在那儿将近三个时辰。
就等着结果出来。
结果出来后,福吉当着两人的面,将画有红圈的纸条与画有黑圈的纸条从木箱子里拿出来一一区分,并计数。
这计数又用了一个时辰。
官家都没有喝一口水,那些大臣哪里敢撤,都咬牙坚持,身子骨不好的,那真是脸如菜色。
一共有将近二千九百二十一人投票。
画红圈的有二
千八百八十七人,黑圈的只有三十四人。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赵守廉一把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