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刑去刑,以刑止刑(2/5)
身安全和利益获得做大的保障。
还有另外一些读书人反应也很激烈,他们都是法家的读书人,对于去除刑罚方面有着极端的抵触。
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就是一个主张“以刑去刑”的人物。
商君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执行刑罚,对那些犯轻罪的人用重刑,对那些犯重罪的人用轻刑,那么犯轻罪的事就不会再发生,犯重罪的事也不会有,这就叫用刑罚去掉刑罚,刑罚去掉了,国家的事情也能办成。
商鞅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经济发展的新制度,创新了政治,发展了经济,加强了军事。
但是商鞅也有一段负面的评价,商鞅执法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
法家的韩非子也主张施行严刑峻法,表面看来是冷酷无情,与儒家常说的仁爱相去甚远。
可是韩非子严刑峻法的目的是“以刑止刑”,让人畏惧刑罚,达到无人犯罪,没人受惩罚的理想境界。
这一点,也是当前圣林大陆法家读书人所提倡的思想。
然而圣林大陆更为崇尚儒家,在儒家思想的中和之下,法家自是被儒家压过一头,废除了许多酷刑制度,但是依旧保留下来了许多刑罚,以此来起到威慑,让人不敢轻易触犯法律的作用。
所以在法家读书人眼中,一旦去除了所有刑罚,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为非作歹。
刑罚尚且不能威慑恶人犯罪,没了刑罚岂不是会出现更多的恶人
然而许多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诸国世家因为曾经的丰功伟绩而享受到的特权,却是成了许多世家子弟为非作歹的依仗,刑罚的存在也因此失去了威慑的意义,不仅没有遏制恶人,反而是助纣为虐。
杜宁之所以废除刑罚,就是让百姓和世家子弟处在相同的起跑线,让世家子弟不得凭借世家特权为非作歹,从而让百姓有和世家子弟叫板的资格。
而后面的改革法律,就是达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效果,威慑的不仅仅是百姓,同时也是世家众人。
杜宁的主张从宏观角度来看并没错,甚至可以说是无比的高明,众圣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并没有
否定杜宁的华夏新律。
然而这样的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