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以民告官,先已有罪(2/5)
许多知情的读书人纷纷拍手叫好,称赞杜宁写的这首诗通俗易懂,寓意非凡。
颜家的家主看过文报以后也顿觉羞愧,于是备上大礼前往傅家登门道歉,赔偿昔日打伤傅家人的医药费,同时将建成的围墙拆掉,也向后让出三尺之地重新砌墙。
于是,在傅家和颜家宅院之间便多出了一条六尺宽的小巷。
屏国的皇帝下旨赐名其为“六尺巷”,以彰显教化之功。
京城的读书人都大受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杜宁诗文写得好,更是因为双方都有着能够相互宽恕的胸怀。
屏国的国学宫大儒编修立即将这个故事编撰成了寓言故事,以作为启蒙教材的内容。
一些喜欢捣乱的孩童则是突发奇想,编成了童谣在屏国京城传唱。
仅仅是几天的时间,屏国“六尺巷”的故事刊登诸国各大文报头条。
十二月初二。
天封府,是屏国京城下辖。
昨晚一场大雪降下,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山野树林都披上了一层“白衣”,美不胜收。
今日风景不错,读书人或是结伴游山玩水,或是乘坐小舟顺着护城河欣赏城景,或是在亭上煮酒论道,谈笑风生,好不快活。
然而就在这一天,天封府外的鸣冤鼓被人敲响。
“冬冬冬”
随着鸣冤鼓的响起,许多人闻声赶到公堂之外,观看知府审桉。
公堂大门打开,知府冯金铭坐在大位之上,师爷坐于侧,堂前左右站着手持杀威棒的衙役。
一名妇人跪在堂前,她的脸上有憔悴之色,但是在冯金铭的眼里,此妇人的长相清丽脱俗,年轻之时必然是一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女,不禁仔细多看了几眼。
旁边还跪着一个十岁大的男孩,眼睛湿润。
“砰”
冯金铭一拍惊堂木,官威显出,朗声问道“下跪者何人”
“未亡人张心月,叩见知府大老爷。”
“你要状告何人有何冤屈”
“启禀知府大老爷,我要状告温县的县令汪符,我夫君生前曾与汪符有不少私人恩怨,但因为我夫君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所以我夫君在世之时,汪符不敢欺压民妇一家,然而就在上个月,我夫君病故之后,汪符趁着我儿上学之时上门,要强娶我做他的小妾。”
“民妇恪守妇道,哪里肯答应那样一来岂不是对不起我那可怜的夫君今后
又如何堂堂正正做人所以民妇万死不从,汪符恼羞成怒,将我痛打了一顿,随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