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举国动员(3/7)
面北垒就了一座小型京观。
彭二哥等武将对此举纷纷叫好。
可蔡思等文官虽不太赞同,却也明白这是楚王要明示河北军民,和金国必有一战,且是那种只可进不能退的大战。
得益于陈初在淮北系中如日中天的威望,便是有不同意见,蔡思、蔡坤等人依然全力投入了备战中。
十一月十三日,来自金国南京路的使者抵达东京,递交了一封言辞激烈的国书。
再次指责了齐军越境杀害金军一事,着重强调了大金本不欲行征伐,然齐国以子侄之邦,屡屡犯上国威严,大金忍无可忍,若齐国再不交出凶徒,大金天兵至时,便是尔等国灭身死之时
兵部尚书张纯孝,则和蔡思一样,一口咬死齐军并未越过界河,金军犯境、齐军抵抗,并无过错。
双方又是一番嘴炮。
但杀气腾腾的国书,昭示着此次边祸终于滑向了无可挽回的深渊。
朝廷百官谁都不怀疑,此次金国必然报复,只是事发的河间府距离黄龙府太过遥远,待消息传至,金国兵马南来,至少需一个多月时间。
悲观者认为,齐国国祚,大约就剩这一个多月了。
因去年先皇驾崩,今年刚改的宣庆年号,极有可能再无宣庆二年。
而以礼部尚书杜兆清为代表的乐观者则认为,齐军既然能全歼近千金军,那便有可能再打一场胜仗。
但不管是悲观者还是乐观者,暂时没有投降派。
一来,这次沧州事件,楚王亲自参与了,若照金国要求,交出凶手,难不成要交出楚王
这话谁敢说
二来,也和嘉柔的态度有关不久前殿下又是加封楚王为河北督抚元帅,又是支援粮草,抵抗的意志十分明显。
连殿下都如此,谁再跳出来未免显得太过看不清局势。
相比朝堂内忧心忡忡的百官,民间对此却反应不一。
有人觉着齐军破天荒的成建制歼灭金军,代表着汉家雄风又起,自此后再不受那金人鸟气
也有人觉着,天下大乱就在眼前了,有些大户人家已开始训练家丁、囤粮自保。
不管哪样想法,刚安稳了几年的生活又要被打破,却成了民间共识。
这种情况下,到底是齐金两国谁先生事,便成了一件重要的事。
十一月中旬,促报会理事何幸甫召集各地报馆驻在东京的代表,亲自去往河北路,试图一探究竟。
数日后,战地媒体团抵达沧州,留在当地的陈英朗热情款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