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天下之中(5/7)
日,也没能争出一个结果来。
主要是这蔡州四句太过响亮,众人都有预感,首届四为奖获奖人大概率会伴随这蔡州四句名扬天下,甚至流传千古。
如今,文学院已吸收了齐国各地大儒六七人,他们都不好意思直接说自己想要此奖,却不会让对方轻易获得。
与获奖可能带来的巨大名望相比,那奖金、别院、终身津贴就不算什么了。
眼看争执不下,评审机构总领陈景安终于出面但他的推荐人选,让各位评审面面相觑。
周国名儒,陆延重
此人名头不小,却并非因为著书立传出名,而是因为他是个大喷子。
早年此人曾为周国谏议大夫,但因为怼天怼地的性子,不但为皇帝不喜,且惹同僚厌恶。
数年前因妄议囚禁于金国的太上皇而被罢官赋闲,可即便丢了官,依然未曾收敛。
在老家开书院,广收门徒,串联在野文人,落了好大一个名声。
便是周国当权秦会之也对此人头疼不已
但他不止针砭朝政,批评秦会之,骂起齐国时同样不留情啊
借着这一点,评审韩昉反对道“陈先生,我大齐奖项,颁于南朝之人,这合适么”
“韩公所言不差”评审董习附和道。
“再者,此人对我朝、乃至楚王,屡屡出言不逊,颁奖与他,岂不是资敌”韩昉又道。
“韩公所言是极”董习再附和。
陈景彦却道“如此,才显得我蔡州文学院这奖项权威、公正。”
掌握舆论评判标准,不是一锤子买卖。
若在没有建立公信力的情况下,就将该奖颁与自家豢养的鹰犬、吹鼓手,以后这奖也就废了。
非得找这种极具争议性、话题性的人物,才显得公正,并且能引起最大的讨论热度和关注。
用陈初亲口对陈景彦说过话讲便是,圈地自萌没意义,争议出圈才可取。
出圈之后,才能扩大影响;扩大影响,才能引导舆论;引导舆论,才好夹带私货
陈景安向评审解释一番,同时隐晦保证,以后会让在座诸位、曾为淮北、为楚王鼓吹的贤达们轮流品尝一番这四为奖的滋味。
总之,不管评审们接受也好,心中泛酸也罢,这获奖人就此定了下来评选过程极其公正公平
会议最后,陈景彦总结道“诸位,此事并非一桩奖项那么简单。蔡州不止要做南北贸易集散之地的经济中心,也要做英才汇聚的文化中心。如此,方可与南朝一争天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