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540作弊(4/5)
所求的无非是一纸毕业证,跟其他经高考入学的同学没有丁点儿冲突,这个忙可以帮。
“嘿嘿,还是唐老师够意思,要不到时候咱宿舍尽量坐一起?”为考试头疼的不止路坚,其他几个委培的同学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行,动作别太明显就成。”唐植桐想着219宿舍的同学,没有一个近视,这就为大家友好交流、共同进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回到教室,路坚将唐植桐同意的消息告诉了其他几位委培生,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各自打菜,愣是没让唐植桐吃咸菜。
唐植桐自然不能白吃,搜肠刮肚的帮着哥几个出谋划策,一些需要背诵的东西、公式等等,可以写在橡皮上,也可以用细铅笔写在小纸条塞进鞋里、袖子里,还可以找上两届的师兄问一下考试题目等等。
大学所有科目的期末考试题都是由几位任课老师出题,一般来说,一些公共课的考题,老师沿用的可能性都是比较大的。
唐植桐犹记得自个读大学的时候,每逢期末,大家都去宿舍楼下的复印社缩印往年的考题答案。
考题和答案是复印社自行整理的,每一份是一张a4纸,正反两面,两块钱。
学生买回去自行裁切为合适的大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藏到不会引起监考老师注意的地方,像什么眼镜盒里、袖子里、中性笔里等等。
除此之外,很多地方都成了答案的载体,有提前去考场将下一场科目的一些考点用铅笔写在桌面上,有把考点写在胳膊、手掌心的,还有直接写在眼镜盒内壁、眼镜布上的。
当时最夸张的是市面上出现了一种“作弊圆珠笔”,旁边一根小横杆一拉开,里面就是白纸,可以任意在上面写文字。
有的同学能一次买上十根……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自打有科考制度以来,就不断地有人作弊。
有实力的直接拼爹,没什么实力的就拼才华,往一些显贵家“行卷”,白居易当年就这么干过。
实力拼不过,才华也拼不过的那些人,总不甘心陪跑,于是就在“小抄”上下功夫。
这小抄也确实可以,总共也就一个火柴盒大小,但内容包含《易经》、《书经》、《诗经》、《礼经》、《春秋》五经,还连带注释和序言,共342页,30万来字。
更为关键的是印刷
精细,字迹非常清楚。
人啊,都有私心,只要考试制度还在,作弊就无法根除。
小老百姓看到的都是什么替考、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