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463“算计家”(3/5)
线来的。
略微有些缺口,可以通过食用油、肉、蛋等其他食品进行弥补,主打一个进出平衡。
不过这定量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凤珍、凤芝、静莹、敬民来说非常不友好。
年轻人新陈代谢快,正是学习用脑子、长身体发育的时候,再加上身高比同龄人偏高,代谢需要更多的能量。
唐植桐对此深有体会,自己前世读初中那会,一顿午饭能吃四五个火烧,一天下来最少得吃十个,这还是有菜、有油的情况下。
而一斤面粉,也就能出七个火烧,这中间还差着三个呢。
唐植桐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暂时不动用面粉,饿上几天不算坏事,至于给身体补充营养嘛,用周末改善伙食及平日里的松子来补充。
松子是个好东西,能量爆表,二两松子仁就能有600大卡的能量。
关键是松子仁能量多,还没有饱腹感。
吃完出去依旧是一副饿央央的模样。
相信饿上这一阵子,长了记性,等以后生活改善些,孩子们更加不会出去说自己吃了什么好吃的。
完美!
现在每人每天大概能分二两松子吃,也就能扒出七钱的松子仁,但以后可以多吃一点嘛。
家里的松子一直存在厢房,小王同学是不怎么动的,每次都是唐植桐负责炒。
唐植桐觉得大不了自己当几回海螺姑娘,偷偷往袋子里续些空间里的,保持常有的状态,先吃上个大半年再说。
空间里的松子是鲜的也不要紧,大不了自己“偶尔”住校一次,扛着小房子找个荒郊野外炒干。
至于叶志娟说的以后日子更难,要细水长流,那就把问题交给以后,等以后再见招拆招。
相信等饿怕了,她就不会纠缠食物来源这些细节了吧?
买了秤,自然要用。
唐植桐按照每个人的定量,算出每人每天吃多少粮食,一天三顿按照3:4:3的比例分配。
这方面,唐植桐看过作家马波的自述,他试过二四四(早二两、午四两、晚四两),又试过四三三、一五四、三三四,还试过早上不吃饭,中午和晚上各吃半斤,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采用了三四三的吃法。
一斤白面、玉米面能出一斤半的馒头、窝头,大米直接称干的,然后放在各自的碗里蒸,主打一个公平。
“算了一晚上了,喝口水。”小王同学给唐植桐倒了一杯水,端到他面前。
“你最近饿坏了吧?”唐植桐将小王同学揽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