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第679章 参观石碌(5/9)
有携带任何粮食和工具的前提下,囚犯要逃到有人烟的地方是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体力和很长的时间才行。而且即便逃到昌化,以当地的状况,逃犯也很难隐瞒自己的身份,毕竟除了制式囚服之外,他们也没有别的衣物了。
当然也有另外一条出路,那就是逃入深山。不过这样做的存活可能性比往海边逃更小,因为内陆的山区都是黎苗两族的地盘,作为一个异族外人,逃去那些地方说不定会死得更快。因此对于逃犯,其实矿区很少会采取追捕措施,除非是明确地知道其逃窜路线或方向。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这趟列车终于驶抵了终点站石碌铁矿。虽然这里平时并不对外开放,人流量也比较有限,但这火车站的站台修得着实不小,与昌化港那边的火车站类似,也是有专门的装卸干散货的站台。从附近矿坑里采掘出的铁矿石经过最初的碎石和选矿流程之后,便由小一号的轨道车运送到这里,然后用皮带传送机将其装运到货运车皮中。
客运车厢这边的人还没下完,后面就已经开始抓紧时间装货了。参观团的客商们虽然在昌化港下船的时候也看到过类似的景象,不过依然还是对这种高效的装货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能来琼州岛置产投资的商人,大多都是脑子比较活络,对新事物接受度较高的人,他们自然能看出类似这样的器械对于提高物资转运的效率会有多大的作用。有动作快的已经找到了顾凯,开始打听这些皮带传送机是否对外出售,价格又是如何。
不过也有明眼人注意到了这个火车站的安保措施要比昌化港和昌化县城严密得多,光是站台上就有数十名荷枪实弹,身着灰衣的民团士兵在站岗执勤。不知道的人或许会以为这是为了参观团到来而临时实施的安保措施,但实际上这种场景其实是石碌矿区的常态,因为在矿区采掘一线工作的劳动力,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海汉苦役营的囚犯。
自石碌项目开始实施,苦役营的驻地便由三亚变更到了这边。据不完全统计,光是修建昌化至石碌的铁路期间,死在筑路工地上的囚犯就已陆陆续续超过千人,如果是雇佣百姓民工来搞这个工程,恐怕海汉执委会的名声都保不住了。而石碌铁矿投产之后,这些囚犯都陆陆续续转移到了矿场,继续被驱使从事重体力劳动。
目前在石碌矿区劳作的囚犯,仍有超过四千人之多,是海汉治下地区中囚犯最为集中的地区。作为配套的安保措施,自然也就比其他地方要更为严密了。陆军在这里虽然只驻扎了两个连,但编制却是按着加强连来的,总兵力近五百人。除此之外,还有两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