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第653章 海战(3/9)
“靠过去”谢立毫不畏惧地下达了命令。战前钱天敦已经给谢立私下授意过,只要这一战打出成绩,那钱天敦就会向军委上书为其请功,谢立也将有望成为海军军官中第一个晋升中校职位的归化籍人员。
对手航向的调整自然也落在了荷兰船队指挥官范德维根的眼中,对于以海为家的荷兰人来说,在海战中可没有“畏惧”这种选项,他也同样下达了调整航向的命令,让船队靠向对手的航行路线。
两只船队之间的距离迅速从五六百米缩短到两百米之内,海汉一方率先开火,“虎鲨号”的船舷舰炮依次鸣响,炮弹呼啸着砸向荷兰人的帆船。
其中一枚炮弹就从范德维根头顶几米处掠过,将船帆撕出了一个两尺大的洞,然后从船的另一侧坠入海中。虽然这枚炮弹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范德维根却是心中大惊,因为这表明自己的船队已经进入到了对方的舰炮射程之内,然而在这个距离上自家的舰炮却似乎很难发挥出百分百的作用。
随着脚下一阵震动传来,自家帆船发射的炮弹立刻就证实了范德维根的这种担忧。这几发炮弹在距离对手帆船还有十几米的地方就已经力尽落水,根本就无法给对手造成伤害。
“很好,保持这个距离,继续射击”谢立当然也观察到了这个细节,而这也正是他所等待出现的场景。海汉火炮在性能上的优势足以使得舰队能够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对敌人的船只实施远程打击而不会被敌人的武器所伤及到。
范德维根的应对措施与谢立截然相反,他选择了一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来改变这种被动的现状“靠上去,贴近他们的船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炮弹也不是面粉做成的”
如果单论船身的坚固度而言,荷兰帆船可是丝毫不输给海汉建造的这些战船,一些荷兰帆船在外层船板的厚度上甚至还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荷兰帆船和其他所有西方国家的船只一样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短板,那就是没有水密隔舱。
水密隔舱这种船舶结构在唐代就已经发明出来,宋代之后在海船建造中得到了普遍使用,连一部分内河船也有采用这种结构。郑和船队下西洋的时候,所有海船都采用了水密隔舱结构。
这种隔舱在功能上有三个十分显著的优点,一是通过分割密封舱室的做法提高船体的抗沉性,二是利用水密隔板来增强船体横向强度,三是提高装卸效率,便于货物在运输途中的储藏和保管。
而从造船技术的角度来说,水密隔舱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优点,那就是用水密隔板来取代了船身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