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第526章 武器换人口(5/9)
们假设对面的那一溜墙就是城墙,那么在射程所及,我们就必须用火力对墙头进行压制,不给守军露头反击的机会”于铁柱对着跟在自己后面的一群新兵侃侃而谈。他在燎原计划之后凭借着累积的战功已经被提升为连长,并且接到了上级指派他带一批新兵的命令。
以往新近加入民团的壮丁,基本都是安排在固定的驻训地进行军训,最快也得两三个月之后才能正式服役,而且并不会立刻就安排到第一线的战场上。不过这批新兵的情况有一点特殊,他们不但是刚刚进入民团服役就被派到第一线,而且还安排了于铁柱这样的军官带着他们熟悉战地环境,并对作战状况进行实地讲解。
能够有这样的特殊待遇,这群人的身份自然也是有些不同寻常。
当然吐槽归吐槽,董烟云也很明白海汉提出的这个新建议有多大的份量。
自从跟海汉人达成合作关系之后,许心素就极为看重从海汉引进的各种先进武器,并且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地扩大购买数量和种类。只是这种努力一直都被海汉有意识地进行了压制,让许心素空有银子也难以得偿心愿。
早两年双方刚刚开始合作的时候,许心素就有好几次差人装了现银运到胜利港去买军火,但每次都是被海汉以产能不足给回绝掉。多来上几次之后,以许心素的精明,自然就看出来其中的门道海汉人并不是产能不足,而是有意识在进行控制。特别是弹药补给品和各种武器配件方面,海汉的管控极其严格,许心素麾下的炮兵部队的弹药储量,甚至长期都维持在一个在他看起十分危险的水平上,如果“十八芝”对其驻地发动不惜伤亡的攻击,那么这支部队顶多能维持两三天的守势就会宣告弹尽粮绝。
当然“十八芝”并没有这么多的兵力可以用来进行不计成本的牺牲,发起攻击的部队只要伤亡率超过一定比例就会难以避免地发生溃败,而要让许心素的部队耗完弹药,那就真得拿数以千计的性命去填才行,郑芝龙可承受不起这样的伤亡率,因此被“十八芝”打到弹尽粮绝的这种可能性基本也只是理论上存在而已。
但在许心素看来,没有充足的弹药,不,是没有掌握制造海汉武器和弹药的技术之前,都很难谈得上有多少安全感。尽管许心素也请了不少匠人,花了不少的时间秘密研究采购回来的原装正品,但并没有能完成逆向开发,工匠们摸索着做出来的试验品,也跟原版有着较大的差距。
海汉出品的步枪,相同的型号就能做到口径一致,子弹和零部件完全通用,而许心素找工匠做的仿制品却难以达到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