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第402章 新移民(6/11)
据他估计海汉人在顺化城破之后运走的民间财富至少是以百万两白银计,这么多的钱如果能集中到一起,用于军队的建设,恐怕早就已经把升龙府给踏平了。
当然了,这种事也只能想想而已,如果要让国民们把家里的真金白银都拿出来交给官府,第一个跳起来的肯定不是普通百姓,而恰恰就是他们姓阮的族人。作为南越地区最有权势,同时也是最富裕的一群人,阮氏族人几乎已经是把这个政权的治下地区和民众当作了自己的私产在看待,但如果要让他们把私产吐出来变成整个政权的公产,那就万万做不到了。如果执政的阮福源敢提出这种主意,那不等北越军打过来,顺化城里的阮氏族人就会先要了他的命。
1629年4月11日,三亚鹿回头半岛,移民隔离营区。
四条超过十丈长的队列排在营区的大门外,队列的尽头的是遮阳棚下的食物发放点。所有人都必须按照地上用石灰粉划好的直线排队等候,如果有人试图插队或者有意扰乱队列秩序,那么很快就会有提着黑色短木棍的营区保安过来维持秩序,稍有不从者就会被劈头盖脸地揍一顿。如果还不服气,那就会被拖出队列,扔进百丈之外的另一座营地苦役营。要是进了那个地方,最快也得服满30天的苦役才会有机会出来了。
这些在移民隔离营区维持秩序的保安跟有正式编制的海汉警察有所不同,他们只是从预备役民兵中挑选出来的人员,分时段在这里担任保安,以缓解司法部门警力不足的缺口。这些人基本都有自己的本职岗位,只是在非工作时间在这里做兼职多赚一份收入而已,虽然说不上有什么战斗力,但配发的木制警棍和铜哨已经足以对付这些手无寸铁的移民了。
阮经贵手里捧着一个直径八寸的粗瓷大碗,此时也老老实实地站在队列中等候轮次。这种顶多就值几个铜板的大碗上面连惯常所见的装饰花纹都没有,碗壁上倒是有“节约粮食,浪费可耻”八个汉字,碗底还有“胜利港陶瓷厂”的印鉴,配发的筷子也只是很普通的竹筷。碗筷是在入驻移民隔离营的时候就按人头发放下来的,要是放在过去,这种大路货阮经贵恐怕连一眼都不会多看,但在这里所有的事情都必须靠自己去完成,如果没有碗筷,那很可能就会连饭都没得吃。
阮经贵在安南的时候虽然并未进入官场,但好歹也身为贵族,每天睁开眼之后的衣食住行都有人服侍,活了几十年也从未有过自己端着碗排队等放饭的这种经历。去年那次作为和谈使者来到这里的时候,阮
经贵也得到了一个使者应有的外交待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