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第244章 纺织品交易(6/11)
简意赅地说明道“他们回程的时候,就可以带上我们的货物,把东西卖到北边去。”
施耐德点点头道“你这想法是好的,但目前来说,对我们的实际作用不大。”
沙喜瞪眼道“为什么”
“我们没那么多的商品可卖。”施耐德耸耸肩道“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销路,而是产能。不管是军火、玻璃,还是其他的化工产品,农产品,统统都产能不足,光是广东省这个地方的市场就已经不够卖了,现在把战线拉太长对我们并没有实际的作用。”
“但卖到北边可以卖出更高的价钱”沙喜仍是坚持道。
施耐德像看白痴一样看了沙喜一眼“现在我们又没法自己运到北方去卖,给代理商的价格能有多高真要是抬高太多,人家还不如直接找福瑞丰订货了。我们现在能做的顶多就是先摸摸这个路子,等时机成熟了,我们自己派船去北边”
赋税一向都是商人们十分重视的问题,明末的市舶司虽然已经大部分采用了牙行代理的包税制,但海商要缴纳的赋税并未因此而降低。例如“永丰布行”从江浙或是福建运来广州的织物,每一船都必须以每尺十两银的比例,按照船只的宽度向广州市舶司缴纳水饷,一般一船货物所需缴纳的税赋都在二百两以上。像“永丰布行”这样的大布商,每年仅仅是缴纳的水饷几乎要在白银万两上下,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要知道这还只是市舶司收取的水饷而并非出售商品的赋税,按照明朝的商税规定,“永丰布行”在广州出售这些货物,还必须要按照三十税一的比例缴纳商税。这样算下来,一船纺织品从外省运到广州的赋税负担就相当可观了。
对于布商来说,这部分赋税上的损失肯定是要转嫁到出售的货物价格上,最终的承担者就是民众或者穿越集团这样的消费群体。而作为对纺织品需求量极大的穿越集团,自然不会乐意掏钱出来变相输血给大明的国库,如果能设法把布商吸引到胜利港去,那么对于双方来说都有很实惠的好处。
施耐德抓住时机向马掌柜说明道,布商将布运往胜利港,不需要缴纳任何的水饷陆饷加增饷,而且因为这些纺织品都是由海汉执委会出面集体收购,因此也不会有任何交易税产生。当然了,这种优厚的待遇并不是平白享受的,这些纺织品在运抵胜利港之后出售给海汉的价格,布商也应该给予适当的降低。
马掌柜眨巴眨巴眼睛问道“若真能省去了赋税,
那价格倒是可以再商量。但若是运去贵方港口的布匹太多,贵方收购不完,那又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