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第243章 纺织产业规划(6/11)
隐瞒,声称自家的产业座落在崖州某处海港之中,并邀请马掌柜在方便的时候能够去亲身游历一番。当然,施耐德宣传的重点并非是当地的自然风光如何漂亮,而是海汉商品的丰富种类,以及胜利港的自由免税政策。
这位马掌柜显然也是长期在外面走动的人,一听到“免税”眼睛就亮了“施先生是说在胜利港交易,货物无需缴纳税赋”
施耐德笑道“连一个铜板都不用缴”
马掌柜眼睛转了转又问道“那是否会按船只大小,或是货舱大小来收取费用”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广州市舶司所征的水饷就是按船只的尺寸来收取,只要想收钱,主管单位总是能想到办法的。
施耐德解释道“在胜利港对外来商船不存在以任何名义征收的税赋。当然了,如果贵商行要在胜利港开店售货,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困扰执委会的可不仅仅是帆布的货源,事实上各种纺织产品都是穿越集团所需的物资。医疗部门使用的纱布、民众制衣需要的棉布、包裹火药包所用的绸布,以及眼下最为急需却一直没找到合适货源的帆布,这些纺织品加到一起,所需的量其实已经相当大,但琼州岛上却没有一个能够稳定地向穿越集团供货的商家。
这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琼州岛本地出产的纺织品数量很少,像崖州吉贝布这样以木棉为原料的织物,因为其产量太低,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地方特产。而穿越集团对布料的使用量又极大,仅仅靠着本地出产已经完全无法满足需要。
对于这种状况,也并不是没人对农业部表示过疑问我们干嘛不自己种棉花有知情人更是指出,当初在穿越前农业部筹备的物资中就有优良棉种,既然自身发展需要大量的纺织物,又准备了棉种,那为什么迟迟没有开垦棉田的计划出台。
对于这些疑问,农业部负责人袁若修老爷子亲自出面作了解释。棉花是喜热作物,海南的日照时间和平均温度是可以种植棉花,但棉花的开花期和收获期都忌水,而海南所在的地方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偏多,空气湿度大,从这个角度来讲并不适宜棉花的种植。最要命的是棉花的收获季节几乎是跟海南的雨季重合,光是这一条就几乎把种棉花的路子给堵死了。农业部之所以在穿越前准备了棉种,可并不是为了在海南岛上种棉花等日后穿越集团占据了适宜棉花种植的地区,再把这好东西拿出来发挥作用。
袁老爷子的专业就是研究经济作物,既然老专家都说了海南岛不适合种棉
花,那大家就只能把眼光放到岛外了。看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