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章)划新时代(2/51)
(驺丑的儿子)。
东越王驺馀善。
而现在,南越国已经投了汉。这一下闽越和东越就都急了。
甚至于,一直在抵抗东越王的剩余东海国势力,也都急了。
南越都顶不住大汉的棒子,他们怎么顶?
所以,他们急迫的想要投汉。
毕竟有欧阳氏的例子摆在那里。
事实上,欧阳氏的东海国覆灭,本来日子很惨的,结果带着四万人口投了,还获得了广武侯的侯爵,现在日子过得好着呢。
不只是现在,未来,欧阳修欧阳洵这些人也是青史留名,成为了整个地区很著名的姓氏,也是华夏复姓中最强的一支。
而霍海猜得没错,越人自己的口音中,对于双字姓氏更偏爱,因为读起来更朗朗上口,反而是单姓氏不那么顺口。
所以在大汉那边讲究新学,越来越多读书人都明白了姓氏的重要性后,很多人都在追求姓氏。
长安那边,各种人才被刘彻恩典封了姓氏,比如奉车都尉笃就封了黎姓。
越国这边自然也是有样学样,几个越王也在封姓氏。
而千代、新垣、北野,就是典型的汉姓越用。
霍海听完后理解了他们姓氏的来源。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未来有一部分越人上了琉球,这些汉姓氏就从汉姓,变成了越姓变成了琉球姓氏。
霍海恍然大悟,一开始听到他们的姓氏,还以为听到了鬼子姓氏,看来姓这些的不是鬼子血统。
不过,霍海也在他们说话之间,梳理清楚了他们找过来的原因。
会稽郡有三个主官。
一个郡守,一个海军南基地将军,一个长江航运大臣。
如果去拜会,肯定是郡守接见。
郡守职位级别远不如驺馀善和驺居股,他们自然是不想找郡守的。
路博德?
路博德上位之后人就没在会稽郡待过,怎么找得到人?
长江航运大臣?
一个刚上任的不到二十岁的青年?
所以,他们选择了来番禺,也就是现在的粤府,来找霍海。
递内附书,求谈条件。
无论是驺馀善还是驺居股,都不是赵婴齐这种,他们对大汉特别了解。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早就投了。
但为什么又要来谈条件呢?
原因很简单。
越国,无论是闽越还是东越都擅长冶铁、炼兵、纺织、造船、治陶、交通运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