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章)啊?我反对!(2/47)
有嫡,那就立长。因为立幼容易乱。
立长是为了有序。
所以,是否贤德,是跟一个国家强绑定的。可以说一个人的行为有可能在一个国家非常贤德,但在另一个国家可能恰恰相反,他可能罪大恶极!
如果有一股力量宣传什么‘普世贤德’,那很明显,这个国家在想办法侵吞其他国家的利益。
而人类社会,是自上而下的社会。
国家权利的继承尚且如此,那么下放到国家的各个环节,怎么说?
也是一样的!
就比如现在科考选拔官员的问题,究竟应该考什么,其实答案一早就有了。
嫡长子。
但是,抽象成这种概念后,怎么确定谁是嫡,谁是长?谁是贤,谁是能?
统治工具是嫡,越古老的统治工具越长,符合道德的是贤,为国家带来最多利益的是能。
目前来说,对于大汉,最重要的一是地,二是人。
选拔人才当然是只谈人的范围,只要在大汉范围内的任何地方都可以。
而谈人,谈的是统治。
在汉初,黄老道是解决方案,是最好的统治工具。
五年前,儒家是解决方案,是最好的统治工具。
如今,科学是解决方案,是最好的统治工具。
刘彻一手经济学,一手工业革命,已经把大汉玩儿出花来了,绝无可能再退回去。
就好像一个人在买车之前,也许走个十公里都行,但开惯了车之后,走个一百米还凑合,有个两公里,必开车。
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嫡是科学,而长呢,是法家。
虽然儒家在春秋战国是老牌学说,但是关大汉什么事儿?在大汉儒家是后起之秀了。
不过儒家也不是完全没混上,如今大汉需要儒家的道德体系作为举国思想体系。
所以,儒家混了个贤名。
总所周知,一个王子要是混到了贤名,那就算是别人当了皇帝,他也不会被清算,更不会离开朝堂。
说白了如果把科举这个事情,看成是选皇帝继承人,皇子们分家产。
那科学混成了新继承人,法家是预备着的二选,儒家是贤王,最后的这个能,为大汉赚钱最多的,正是科学。
所以这个继承人含金量更大了,一开始就没可能输。
文翁写的【《新时代的百家》——副标题《儒乃做人之道,科学乃治国之道》】没有别的多余的废话。
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