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太子若败,吴王自降(8/24)
,乃顺应天意。况且,晋王只需一心为陛下和大唐着想,行事光明磊落,又何惧他人非议。”
她比李治看得清楚,现在已经不是得罪不得罪魏王的事了。
要争,怎么不可能不得罪。
况且这里是长安,武曌认为李治是太过忌惮魏王了。
魏王的五千兵马又不在长安城中,五姓七望在长安城内的势力也就这样。
而李治管辖金吾卫,这可是正儿八经的两万余府兵,且随时能在长安城内调动万人。
实际上来说,比之魏王,晋王其实优势更大。
只是这一点,李治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权势是一方面,兵权又是一方面。
有陛下在上面压着,又何必去害怕魏王呢。
李治微微颔首,神色逐渐坚定,说道:“媚娘所言极是。只是这战事分析,我一人恐难成,尚需有人襄助。”
武曌微微欠身,轻声道:“晋王,臣妾愿为晋王收罗情报,助晋王一臂之力。”
李治感激地看着武曌,说道:“媚娘,得你相助,实乃我之幸事。若我能在此中有所作为,必不负你心意。”
武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说道:“晋王,事不宜迟,我等这便着手准备。”
与此同时,长安太极殿内,李世民高坐龙椅,面色凝重,下方文武大臣们交头接耳。
李世民开口道:“诸卿,太子与吴王相继作乱,如今局势危急,尔等可有良策?”
房玄龄道:“陛下,太子与吴王互为犄角,确是棘手。”
“然太子李承乾据洛阳,乃心腹大患。”
“若平太子,则吴王自降。”
李世民点点头。
吴王李恪那边有几斤几两,他还是很清楚的。
整个安州的兵力,也就两万人。
听上去不少,实际上这跟太子的五万精锐完全是两码事。
他也懂得吴王李恪的心思,无非是觉得太子可能会赢,提前进行站队而已。第2/2页)
名义上苏定方作为前线统帅,实际上大多军事部署,还是要通过李承乾这边。
在军队改革方面,李承乾已经摒弃传统的指挥模式。
更类似于后世的参谋作战体系。
苏定方能节制其他兵马,但本部统帅也只有万人规模。
其余兵力则是按照千人成团的方式进行。
这也就意味着苏定方下面是十个千人团。
而关于基层军官,大多数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