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太子若败,吴王自降(6/24)
,尔等可有良策?”
房玄龄道:“陛下,太子与吴王互为犄角,确是棘手。”
“然太子李承乾据洛阳,乃心腹大患。”
“若平太子,则吴王自降。”
李世民点点头。
吴王李恪那边有几斤几两,他还是很清楚的。
整个安州的兵力,也就两万人。
听上去不少,实际上这跟太子的五万精锐完全是两码事。
他也懂得吴王李恪的心思,无非是觉得太子可能会赢,提前进行站队而已。第2/2页)
名义上苏定方作为前线统帅,实际上大多军事部署,还是要通过李承乾这边。
在军队改革方面,李承乾已经摒弃传统的指挥模式。
更类似于后世的参谋作战体系。
苏定方能节制其他兵马,但本部统帅也只有万人规模。
其余兵力则是按照千人成团的方式进行。
这也就意味着苏定方下面是十个千人团。
而关于基层军官,大多数都是从讲武堂出来的。
这就构成了现在李承乾兵力的骨架。
不是不可以招募更多士兵,只是李承乾更倾向于职业士兵的作战方式。
——
时间来到贞观十八年十二月初。
这已经是年底了,天寒地冻的。
吴王李恪那边,即便是说响应了,但以安州的情况,也没办法说直接动兵。
更多时候,李恪得先把安州彻底掌控在手里。
李世民虽有调动兵力平定安州的意思。
但也要等到开春才行。
这冬日行军,对于将士的损耗太大。
一不小心,就会冻死在路上。
相比之下,李承乾这边的军队就跟舒服了。
首先是棉衣这块,大量的棉衣供应,使得将士保暖程度很高。
而且军营提供了大量煤炭用以取暖。
每日都还有热汤随便喝。
这个时候的冬天还没那么冷,即便是下雪天,李承乾这边依旧会有保持操练的习惯。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承乾对于朝廷,自是保持了一定的优势。
——
长安宫廷。
李治再次秘会武曌。
李治身着一袭素色锦袍,神色忧虑,在庭院中来回踱步。
武曌身着淡蓝色宫装,莲步轻移,悄然走到李治身旁,微微福身,轻声说道:“观晋王之色,莫非为太子与吴王之事烦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