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太子十大罪(6/23)
殃民,涂炭生灵。其所率之军,纪律废弛,肆意践踏田亩,劫掠民财,奸淫掳掠,无所不为。百姓深受其害,流离失所,哭声震野,其行与盗匪无异,罪在不赦。
其七,私通外寇,卖国求荣。为扩张势力,竟与外敌勾结,泄露机密,出卖国权,妄图借外力谋逆。此等叛国之行,危及国家安全,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八,抗旨不遵,目无君父。朕屡加训诫,冀其悔悟,然其置若罔闻,公然抗旨,与朝廷为敌。此乃对朕权威之公然挑战,对国法之肆意践踏,其罪无可逭。
其九,私造火器,蓄意谋反。近日更制威力绝伦之火器,妄图凭此妖物,犯上作乱,祸乱天下。其行将大唐生民置于水火,其心可诛,其罪当死。
其十,扰乱乾坤,祸国殃民。李承乾种种恶行,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百姓生灵涂炭,国家元气大伤。其为祸之烈,古今罕有,实乃大唐之罪人,万民之公敌。
朕念其为皇室血脉,屡加宽宥,望其迷途知返。
然其怙恶不悛,愈演愈烈,终至不可救药。今昭告天下,宣其罪行,以儆效尤。
望天下臣民,明辨是非,同仇敌忾,共讨逆贼,以护大唐盛世,保社稷安宁。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贞观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
诏书既出,天下震动。
各州府官员纷纷接诏,即刻安排人手,将诏书内容抄录拓印多份,张贴于城中闹市、城门要道等显眼之处。
百姓们听闻消息,纷纷围聚观看,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头发斑白的老者,颤颤巍巍地指着诏书,声音带着愤慨与痛心:“想那太子,本是大唐未来的指望,却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实在是愧对陛下,愧对天下百姓啊!”
有人附和:“这等恶行,就该昭告天下,让人人都知道他的真面目。咱们大唐向来以仁孝治天下,他却如此践踏伦常,简直天理难容!”
有学子长叹:“太子身负传承圣学之重任,却荒废学业,辱没斯文,致使朝堂风气污浊,如今又以火器妄图谋逆,这不是把大唐百姓往火坑里推吗?”
市井之间,流言蜚语也随之而起。有人私下议论:“听说太子研制的那火器,威力巨大,能把战船都炸得粉碎,要是用来攻打咱们这些城池,那可如何是好?”
另一个人赶紧捂住他的嘴:“可别乱说,小心被当成叛军同党抓起来。如今朝廷已经下了诏书,肯定会有办法收拾他的。”
天下百姓,无论是达官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