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糖厂的困境(3/4)
低的货源了,所以也不买我们的产品了!”
“眼下有钱的单位不要我们的糖,?愿意买的单位还没有钱,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听完梁玉奎的话,李毅也陷入了沉思。
青山县的国营糖厂始建于“三五”工业计划,虽然规模不算大,但产品一直供应京津地区,效益一直不错。
眼下糖厂拥有近千名工人,巅峰时期糖厂是连明昼夜24小时不间断生产,每年糖厂的收入占青山县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没想到这才刚刚改开不久,糖厂的经营就遇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
想到这里,李毅随即说道:“梁哥,你们现在一共欠老百姓多少钱?”
“三十多万,另外还有职工两个月的工资,差不多有六万多!”
“36万,倒是不多,我现在给你出个注意,先把目前的南关度过去!”李毅道。
梁玉奎眼睛顿时一亮,急忙说道:“啥主意?”
“你们厂要是没钱的话,可以用糖给老百姓抵债!”
“用糖抵债,这能行吗,老百姓哪能用得了这么多糖?”梁玉奎皱眉道。
“用肯定是用不了,但是老百姓可以将分到手的糖卖掉!”
接着李毅再次说道:“当然了,你们抵债的时候,糖价得低一点,得让老百姓有利可图!”
“这...那价格定在多少比较合适?”梁玉奎道。
“梁哥,你们的糖卖给供销社以及京城那些单位多少钱一斤?”
“6毛左右!”
“那就定在6毛一斤!”
据李毅所知,糖在眼下的广大农村还是比较紧缺的物资,很多人家里有人坐月子或者是需要补身体,想弄点糖都得求爷爷拜奶奶。
而且县城供销社一斤糖至少9毛钱,还得有糖票才行。
要是糖厂以六毛一斤的价格用糖给老百姓抵债的话,一斤三毛钱的差价,老百姓肯定会愿意的。
相比而言,糖厂也没有损失什么,只不过是将利润由供销社那边转移给了老百姓而已。
梁玉奎想了想说道:“那我找人和外面的老百姓谈谈这事儿!”
“行,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想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你们还得调整经营模式,不然的话后果很严重!”李毅道。
“那这个经营模式该如何调整?”梁玉奎急忙问道。
“这事儿咱等一会的再聊,你先把外面的那些人处理好再说吧!”李毅道。
“行,我这就按你说的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