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累并快乐着(2/3)
,好让后者提前备上明天的货量。
“不是,我说哥们儿,你没跟我开玩笑吧?明天又要八十斤带壳干花生?”
冯大勇早、晚出两回摊儿,因为离家不算远,上午和下午都回家休息。
他这刚打算收摊走人,结果就见到了走来的杨沛东。
当听到明天的要货量后,当场差点以为听错了,顿时满脸讶然,有些不确定的确认了句。
本来就已经把杨沛东当成大客户对待了,没想到心里预想的还是不够大胆。
“咋地,没这么多货是吗?”
杨沛东微微皱眉,看来以后等买卖上了正轨,就不得不考虑在原料上,再多找几个渠道了。
“那哪儿能啊,放心,明天我保证准时备好货,你尽管来柳叶胡同找我就是了!”
冯大勇连忙解释,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主动递过来烟卷儿。
不过杨沛东摆了摆手没接,再次叮嘱了花生的品质后,便走去了别的区域。
接下来,在其他摊位上花钱买了四个新的铁皮水桶,以及十斤称量的枣木杆秤和其他零碎物品,固定在车后座上,返回了大杂院儿。
路上大概算算了账,三十多斤干花生,不出预料的给他带来了三十多块钱的纯收入。
这才半天时间,挣了三十多块,如果加上下午那一波收入,全天就是五十多块。
“还行,一天下来比正式工一个月的工资都高出了一截子,这买卖能做。”
杨沛东抹了把汗,内心觉得很充实。
虽然这么一来忙了点儿,但在他看来很值。
在这个平均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块的年代,要是按照现在的收入换算成月收入的话,绝对可以吊打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群了。
借用前世的话说,还要什么自行车?
况且现在的出摊方式,也只是暂时的,等手里有了钱,以他前世做生意的经验,不一定非得事事亲力亲为,甚至售卖模式也有着很多路数能用。
这年头鼓励自谋生路,但有个杠杠,即所谓的七上八下,只要别出格,平时低调点儿,闷头挣钱还是没太大问题的。
默默积攒资金,等过个几年条件宽松了,杨沛东认为自己凭着对时代发展的精准把握,那时挣钱只会更加的轻松,简单。
回到大杂院。
母亲刘玉梅正在浸泡干花生的大盆前跟尤建民的媳妇聊天。
看到杨沛东进院儿,立刻迎了上来。
“老三,咋买了这么多水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