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辽城二三事(10/25)
早饭。
辽城并不大,是广义上的四五线城市。
当年吕总大学毕业后,觉得大城市哪里都好,就没打算回过家乡,义无反顾一头扎向了京城。
一直在京城度过了漫长岁月,人到中年,他才发现。
乡愁是一张薄薄的船票,自己在这头,父母在那头。
尽管彼时的吕总已经财富自由,随随便便就能把父母接到京城。
可他陪伴父母的时间,终究还是有限。
辽城是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站在吕锦程的视野里,许多年后,街边的建筑和现在别无二致。
和日新月异的大城市不同,可能三两年光景,记忆里的街道和小巷子,就会被新规划和拆迁取代。
不复存在。
清晨的阳光并不猛烈,打在脸上暖洋洋的。
吕锦程找了家熟悉的早点摊,一碗咸口豆腐脑,两根油条。
走在路上,人民公园里有着三三两两锻炼身体的老人,听着广播打着太极。
很快到了十二点钟左右,吕锦程准时来到了爷爷家聚餐。
家里正在包饺子,这是老吕家的光荣传统。
逢年过节,大事小情,只要有个由头就包饺子吃团圆饭。
老吕家人丁兴旺,吕余庆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姑姑一个叔叔。
两儿两女加上媳妇女婿孙子孙女十几口人。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只有一个亲孙子。
二老又是传统型的家长,所以对吕锦程最为宠爱,从小宠着惯着,就像大观园里的贾宝玉。
今天是吕锦程回家的日子,也是家庭聚会的日子。
很快几辆车驶入小区,二叔一家人,大姑小姑两家人也都到了。
二叔吕余年小时候成绩不算太好,早早就下海做了生意,数十年打拼攒下了不菲身家。
二婶熊晓敏也就有了全职太太的底气,两家自小关系最近。
电视打开着,女眷们在一起包饺子,吕余庆和吕余年聊着工作,吕锦程也和弟弟妹妹们打着牌。
“哥,我还有五个月就高考了,你说我去哪里读书比较好啊?”
坐在吕锦程对面抓牌的,是一个十六七岁,梳着齐肩短发的少女。
二叔家的妹妹,吕晓涵。
在辽城,只有初中女生会被要求剪短发,高中基本上不做限制。
不愿意长发飘飘,肯继续留短发的女孩多少行事里有股子英气,吕晓涵便是如此。
“模考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