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怎么不写申请书?(9/25)
哥坐在沙发上,见他进来便站起来迎接,江弦赶忙和他握一握手。
“胡同志!”
“江弦同志,你好啊。”
树哥还是很随和的,寒暄过几句,就风趣的问江弦有没有入dang。
“写了那么多文章,怎么不写申请书?”第2/2页)
他又朝着周围看了一眼,人不少,大家三三两两的交谈着,不过大部分是孤僻的自己待在原地。
“今年生面孔真多。”蒋子龙感慨说,“我还怀疑是我记错日子来错了,这会儿看到你,我就知道肯定没走错。”
自打全国评选这个奖项开办以来,江弦便是常青树了,年年都能在颁奖仪式上看到他的身影。
真是流水的获奖者,铁打的江弦。
两人有些日子没见了,聊了好一会儿,看见李清泉的身影。
“清泉同志!”江弦打个招呼。
李清泉笑眯眯的点点头,看一眼他和蒋子龙,“恭喜啊。”
江弦好久没见过李清泉了,先是和他寒暄一阵,互相问了问彼此的近况。
李清泉这会儿主抓文讲所的事情,给江弦和蒋子龙透露,他们文讲所在和高教部接洽,打算在下一期招生的时候,把学历定为研究生。
这事儿不是拍拍脑袋就随便决定的,20世纪50年代,丁玲主办文讲所的时候,就曾招收过二年制的研究生。
不过高教部那边闹得也很凶,很多人不同意。
首先文讲所硬件就不够标准,大学的大楼呢?大学的校园呢?大学图书馆和丰富的藏书呢?
总不能一个租来的破院子,就能批下来高等教育学历了,再其次,大学的教授队伍、大学的标准课程这些通通都没有,太不正规了。
作协这边也有话说啊,你们大学生教材上都是我们作家的文章,你们高校的研究生论文好些也是用作家们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才写成的,对待这些作家不应该套用普通大学的标准。
双方这会儿僵持不下,作协一琢磨,打算先弄一个“学历委员会”出来,李清泉如今就主办此事。
“这事儿的缘起还是因为你。”李清泉意有所指的看了江弦一眼。
三人心知肚明,江弦曾经在谢师宴上有过一番发言,希望文讲所给作家们提供学历。
“那时候你那个鲁迅文学院的想法,丁玲同志听了也很赞同。”
李清泉笑着说,“丁玲同志的说法和你一样,文讲所不好听,厕所也叫所,还是叫鲁迅文学院最好,这个名字有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