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斩赞普者封异姓王,十面埋伏(1/7)
与僚属确认辎重、后勤,李瑄将心放下。
这些是胜战的基础。
当全军士兵得知每人都可获得一斤以上的美酒后,一个个激动的手舞足蹈。
从未有一个将领,会如此赏赐普通士卒。
李瑄定下的军规虽然严厉,豪放的士卒,觉得勇士当履行这样的军规。
但李瑄的奖赏又极为大方,每次战斗后,都能向朝廷申请大把大把的钱财、绢帛。
节度使府库也会出绢钱赏赐立功的士卒。
士卒们听说李瑄在长安惩治“奸臣王鉷”的故事。
王鉷对军人家庭的行径,让士卒们恨之入骨,将其贬走大快人心。
哪怕一名新入伍的小士卒,也以成为李瑄的麾下为荣。
现士卒们士气高昂,都有必胜的信心。
因为他们的主帅是神威无双的李瑄。
接下来四日,李瑄在河西、陇右诸军营地巡视诸军,鼓舞士气。
他不顾身份,与小兵交谈,嘘寒问暖。
李瑄又亲自检查每一军的兵库、箭矢。
同时,河西、陇右的僚属、地方官吏也在准备行军事宜。
湟水城十分忙碌,到处都能看到官吏和军士。
连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李帅要对吐蕃用兵。
如果此战收复石堡城,他们在河湟的土地将得到解放。
许多百姓都是从赤岭前方的沃野乡里,逃难到湟水和鄯州。
暴露在吐蕃的铁骑下,那里的土地根本无法耕种。
为此,一些百姓主动参与搬运粮草的行动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妇女老人,在家中祈祷唐军能获得大胜。
……
在出发的前一天清晨,李瑄召集所有军使、副使、中低级将领,进行议事。
在这次军事会议上,李瑄抄袭一首《塞下曲七绝》来激励士气。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李瑄从不会摘抄“久戍思归”带着幽怨的伤感诗歌,更不会弄出“厌战求和”更为消极的篇章。
此诗表达将士为国应该像马援一样马革裹尸而还,不需要像班超一样,活着回玉门关。
不仅要全歼敌人,还要驻守边疆,让敌人不敢来侵犯。
虽然将领们没什么文化,但从诗中的几个典故,听得热血沸腾。
连高适、岑参这样的边塞诗高手,都觉得李瑄的诗歌激昂,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