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 有大事(2/4)
这种合作的性质,目前也只是停留在学校应届生和民营企业的正常合作上。
但现在不一样了,北电校长昨天就来电说了,说上头对路平安之前提起的一些更加深入的设想很是肯定。
什么设想
那就是正式把目标定在建立起国内的电影工业体系。
涉及到北电部分的,就是未来可能增开相关专业,比如特效、制片、剪辑等未来电影基础的专业方向。
然后和星辰等顶级民营企业,主要是星辰,借用好莱坞方面的影响力,深度合作,培养人才。
说起来,建立几个专业而已,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要知道,这背后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真要能建立的话,未来受益的可不仅仅是星辰,而是整个国内的电影工业体系。
比如剪辑方面,说个难以想象的事,北电,这所作为当下国内第一的电影专业学府,居然没有剪辑系。
剪辑相关教学也只是寥寥带过的一个旁支,并没有独立出来。
而整个北电在近年来的侧重点,居然也开始慢慢朝着“表演”方向发展。
后来有句很难听的话是,北电是各类“野鸡表演班”的始作俑者。
当然这个时候的张校长也不是没有心思想要改变现状。
比如03年时候,国内着名的电影教育家周传基就给他写了信,说了北电居然没有剪辑系的相关问题,提醒北电未来的方向不能向钱看齐。
但张会军那时候刚刚上任,很多时候面对这种事情也是无能为力的,尤其是在原时空整个电影行业都是一片混沌状态的情况下。
各种大片雷声极大,尤其注重营销,但并不注重品质。
获益最大的是各类影视作品中的演员明星导演们。
幕后的相关工作人员是刀俎下的鱼肉。
这样出来的电影,除了本土特色浓重的喜剧片外,和好莱坞基本没有任何抗衡余地。
而这样的电影行业风气一直延续到了10年代,电影行业经历了各类阵痛和调整后,才慢慢开始注重电影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基础的人才培养。
比如原时空直到2013年,当时为了缩短与好莱坞的差距,提高国内电影的工业化水平,那时还隶属广电总局的电影局,与美国电影协会达成协议,由派拉蒙承办,每年从国内选派5名导演去好莱坞学习先进的电影技术
。
前几批人里就有宁昊、陈思诚还有郭凡等人。
到了2015年,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