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衍圣公:与那道士皇帝分个胜负!以佛道为剑,轰杀天下儒宗!(10/45)
“此人名叫吴承恩,这‘西游释厄传’初稿完成于嘉靖二十一年,嘉靖二十八年此人入南京国子监。”
“一直到嘉靖二十九年才考上贡生,却没有选上官,最后回乡隐居直到嘉靖三十七年,可惜好景不长,后来朝廷掀起‘庚戌大狱’此人再次入狱,一直到两年前,名单才送上。”
“你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佛经故事,道门经典,翻看卷宗时,无意中看到此人所撰写的故事,再想到你此前提的启思革新,我便有意要利用儒释道三家……便差人送来全文。”
“两年前,也就是嘉靖四十七年,此人已经赴湖北,任荆王朱翊钜府纪善一职。”
简单介绍了一番吴承恩的过往后,严嵩点了点故事,道:“这书虽然是初稿,可其中很多故事情节,都含蓄的隐喻了佛道之间的一些竞争,当然,或许是初稿的缘故……”
“里面还有一些对朝廷的映射,最后还有一些不怎么明显的三教合一的想法。”
“若是,将此书作为推手,无限放大,挑起佛道之争,至于写这书的吴承恩,自然是就是儒家代表了,呵呵……”说着,严嵩慈祥的笑着,道:“我们可以定制好一些框架,再由此人撰写,以此挑起三教大争……”
“南朝,关于儒释道,曾有“沙门不敬王者之争”、“因果报应之争”、“夷夏之争”、“神不灭之争”,四次大争。”
“这些,都是可以加以借鉴的嘛……”
“等大乱之后,东南宁波府,不是还有一把剑吗?”
“一刀切了,大乱之后便是大兴。”
“如此,乘机引入百家学说,完成你的变法……”
“……”
注①:大约16世纪,欧洲人已经对自己所居住的大陆,有了相对明确的地理认知,并将其称为“欧洲”,考虑这种地理认知的形成和命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服务于剧情,本书采用‘那片大陆’称呼,后续随着时间推移,大明这边了解到欧洲后换名。
注②:据历史记载,1550年,意大利艺术家和艺术史家瓦萨里在其著作《艺苑名人传》中首次正式使用“文艺复兴”一词,来描述那一时期的艺术和文化成就。
服务于剧情,本书不会提到‘文艺复兴’这一概念,以‘那场变法’来称呼。第2/2页)
“对它动手,注定会迎来反噬,”说着,严嵩语气微微一顿,语重心长,道:“世蕃啊,你一个人,是成不了事的。”
听到老爹的话,严世蕃眸光一闪,宽大的袖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