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留其全尸,最后通牒(3/21)
此计虽可行,但是否过于急切?”
“昔日吕布不降,而战败得免,如今孙策若降,却只得全尸。”
“便是孙策难以驾驭,亦可先留其性命,缓缓图之!”
其实相较留下吕布的性命来说,刘备更愿意留下孙策。
因为孙策给他的观感属实不错,远比吕布顺眼得多。
如果能收下孙策当大将,他还是想要尝试一番的。
可秦瑱见他模样,便知其所想,随之摇头道:
“吾知明公甚爱孙策之勇,可孙策与吕布不同。”
“吕布所以能为我军容之,乃因此人四处竖敌,将校离心。”
“然则孙策智勇,天下皆知,兼之周瑜为辅,容之早晚定成大祸。”
第2/2页)
“故孙策其人决不可留之,至多留其家小。”
“如此,其麾下诸将群龙无首,我军方可安心用之。”
“不然来日即便江东到手,其麾下众人也难得用。”
“相比用孙策一人,我军更当重其麾下群贤。”
“再者,孙策军之所以迟迟不降,便是因为我军以往太过仁义,难以震慑彼等反贼!”
“饶一吕布便可收买人心,若再饶孙策,来日彼等皆心存侥幸,我军麾下当永无宁日矣!”
相较刘备倾向留下孙策,他则倾向杀孙策来立威。
毕竟他们不是没给过孙策机会,可孙策依旧顽抗如此,他们就必须给与雷霆打击。
现在孙策不降,来日不仅孙策要死,孙策全家都得死。
同样,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城内士兵还不愿降。
那他们就更应该来一下狠的,让江东人知道,他们并不只以仁义为主。
敢造反,那对不起,一样诛灭三族,挫骨扬灰!
这确实有违他一直奉行的仁政,但相比得到一个满是隐患的江东。
他更倾向于将一切隐患毁灭于萌芽阶段。
听着他的解释,刘备一阵沉默不语,诸葛亮则是意会过来,点了点头道:
“明公,先生此言有理,乱世之中,当用重典。”
“孙策顽抗至今,若不杀之,难以对我军战死士卒交代。”
眼见诸葛亮也加入劝解行列,刘备便不再犹豫:
“罢了,既是二位如此劝解,那我军便如此行事!”
“只愿孙郎能以士卒为念,不再多造杀孽。”
当下,他又直接下令移营,带着麾下大军,朝着毗陵行来,分四寨将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