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淮南纸贵,利益链条(3/5)
方子之后,他便再没烦过秦瑱。
倒是秦瑱的工坊建到一半,又让糜竺派人前去荆州采购甘蔗。
甘蔗在这个时代叫做柘,远在商周之时,就是制糖的原材料。
及至东汉,已经开始可以生产砂糖。
只不过在这个时代类似于红糖,是一种稀有奢侈品。
类似于寻常百姓能接触到的,多为麦芽糖。
像是秦瑱带孩子出门逗乐之时,买的糖也只有麦芽糖一种。
他寻思既然现在已经搞精盐了,索性便将白砂糖也搞出来。
而糜竺对秦瑱的要求,自也不再抗拒,索性又派人去荆州采购。
如此时间来到了十月下旬,在秦瑱努力下,第一批宣纸成功面世。
第2/2页)
而当宣纸出现的那一刻,顿时引起了淮南士族的疯狂追捧。
要不说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苦逼呢。
由于迟迟没有一种合适的知识载体,故而这个时代的主流还是使用竹简。
可竹简这个东西又贵又沉,保存还不方便。
简单打个比方,这个时代的竹简长短,一般都在一尺到两尺左右,一根竹简能写二十多个字,一卷简牍六百字左右。
似《论语》这种一万五千多字的长篇,就需要整整二十七卷,重达百斤。
像是他老丈人蔡邕号称藏书万卷,实际上也就藏了几百部书。
但就是这几百部书,却消耗了他老丈人的所有钱财。
导致蔡邕常年处于清贫状态,连带他媳妇和蔡贞姬童年都颇为贫困。
与之相对,世家大族藏书同样耗费甚大。
而藏书都是其次,关键是子弟练习、书写、信件往来,都要耗费大量钱财。
现在随着秦氏纸一问世,自然就引起了世家的大量购买。
不过买纸最多的还不是外人,而是他们自己人。
像是张飞、桥蕤平时要读点兵书,写写画画总不方便,一看有宣纸这种好东西,自然是先行购买。
而像是孙乾、简雍、糜竺、刘馥、袁涣等人,自是鼎力支持。
其中最恐怖的要数师宜官、宗承、陶丘洪、郑浑等人。
这些人都是东汉名士,家庭条件不错,一个人就买了十几扎淮纸。
须知,秦瑱卖的纸可不便宜,一扎纸就要上万钱,可饶是如此,也没有阻挡住这些读书人爱纸的热情。
于是光是第一批淮纸,就卖了上百万钱之多!
而其成本,加上人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