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得君如鱼之得水(2/4)
,大王之诚,天地可鉴。”
李靖闻言,目光微动,抚须稍顷,缓缓开口:“大王盛情,靖感铭肺腑。然忠臣不事二主,靖虽败将,不敢轻忘旧恩。大王的厚意与高谊,靖唯铭记在心。”
一人不觉而笑,说道:“李君此言,又错谬矣。”
李靖视之,见此人二十出头年岁,身材高大,六尺上下,面容英毅,眉宇间透出一股豪气,紫袍悬笔,另侧佩剑,立如松柏,端得非是凡品,便问道:“敢问足下何人?”
六尺上下,按后世计长单位,便是一米八了,此人正是薛收。
薛收虽以文采见长,毕竟是河东薛氏子弟,出身将门,身高、体态这块儿,有其家族遗传,故而身量魁伟,不逊武将,他朗声答道:“在下汾阴薛收。”
却薛收父亲薛道衡,是当代名人,薛收本人虽然年轻,亦早有声名,李靖知其人,改颜为礼,说道:“原来是薛君,失敬失敬。河东三凤之名,仆闻之已久。敢闻薛君,靖又何处错了?”
薛收笑道:“李君,仆且先问君,君之‘忠臣’,所忠何君?”说是问李靖,不等李靖回答,自往下言,说道,“若忠者隋主,隋室悖道,残暴不仁,民心已离,况昏主业已丧命江都,则君当今,譬如无枝之雀,却实是已无主可忠;若忠者唐主,李渊是否信任於君,君自当知,主既猜疑,甚至思欲杀之,敢问李君,你又如何忠之?是乃为隋、唐两主,君皆难以尽忠。
“且又,忠臣固当不二,然时势易变,天下为公。大王仁德昭著,志在安民,非为一己之私,较与群豪,为天下大公之主也!君若能顺应时势,辅佐大王,既可得遇明主,亦能施展抱负,成就千古美名。大王虚怀若谷,必能信君用君,岂不美哉?望君思之。”
不愧才学之士,一通话说的有理有据,而且深为李靖着想。
李靖抚须不语。
薛收接着又说道:“李君,这里有一封信,敢请君观之。”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了李靖。
李靖打开来看,认得笔迹,是长孙无忌的字,信中内容言何?不必赘述,自就是长孙无忌提醒宇文歆,要小心李靖暗通李善道之语。这封信,倒不是从宇文歆处得来,攻入宇文歆营后,李善道专遣王宣德到宇文歆帅帐,搜拣有关唐军情报的文书,捎带搜到了此信。
李靖阅毕,心中波澜起伏,——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妻兄,关键的是,对自己的猜疑,究竟只是长孙无忌的意思,还是包括李世民也这样想?他合上信纸,还回薛收,更是默然无语了。
李善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