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为了扭转洪武大帝的黑历史,晋王朱棡制定了三套方案(2/12)
不然也不会把明初四大案里面的三个,都交给朱标这个监国太子来处理。
如果不是马皇后和朱标死得太早,朱棡相信郭桓案、蓝玉案和驸马欧阳伦案,绝对不会牵连到那么多人。
可一心想着扶持大哥提前做皇帝的朱棡发现,老朱能够凭借“开局一个碗”缔造276年的大明王朝,绝非是浪得虚名!
就在第二套方案胎死腹中的那一刻,他瞬间就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上的胡惟庸、李善长、蓝玉宁死都没造反。
因为想踹千古一帝朱元璋的“窝子”,他们这些人都还嫩了点!
第2/2页)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朱棡最终只能表示自己愿意前往海外就蕃,为缔造将来的“日不落大明”做贡献。
然而无论以哪个地方为出海基地,都必须解决一直困扰大明的倭寇问题。
朱棡之所以用预防“泉州民变”的名义赶赴沿海地区巡察,就是为扫平倭寇之患,重启“海上丝绸之路”做准备。
只是他没想到在宜兴遇见了杭思鼎,考虑到历史上有300多户人家因被迫窝藏嫌犯潘富被斩首,朱棡就动了整顿宜兴吏治的想法。
一方面可以减少被此案牵连的百姓,另一方面可以借机会宣传,朱棡提前十多年推出来的《御制大诰》体系。
实际上在治理太原封地的这三年里,朱棡就已经检验了《大诰》的效果。
不得不说在治理胥吏的问题上,朱元璋选择采用前无古人的“群众运动”,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
然而洪武九年的老朱,显然没有洪武十八年那么杀伐果断。
或许是中书省和左右丞相被裁撤之后带来的弊端,让朱元璋更清楚官僚集团才是大明王朝的统治基础。
他担心会出现像《朱元璋微服私访记》里面,那种“百姓冲进县衙,将蛮横的恶霸知县抓起来绑送京城”的剧情,因此不敢解除对进京告状者路引的限制。
以至于出现宜兴刑房县吏顾明杰,为阻止陈寿六弟弟和外甥抓污吏进京城,故意扣押他们“路引”的情况。
为了将罪魁祸首绳之以法,朱棡不得不动用锦衣卫、隐龙卫和神机营这三股势力。
采取“引蛇出洞”的方式,对建平县、溧阳县、宜兴县、安吉县、长庆县、归安县、德清县、崇德县,这几个地区的潘富党羽实施秘密抓捕。
同时朱棡以“陈寿六进京告御状”为掩护返回应天府,将顾明杰、宜兴吏房县吏英文栋、前任知县杭思鼎,秘密押送到朱元璋面前受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