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天地若有心,自然有偏私(2/4)
老哥分析分析。
来到龙马院,周铁戈正在挑灯读书,见到弟弟过来,笑着起身说道,“你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又有什么事情?”
周铁衣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了看大哥桌上的书,问道,“在读什么书呢?”
他可不想自己老哥读成尉迟敬那副鬼样子。
特别是这个世界的书还和道统有关系,对人的影响更大。
周铁戈拿起桌上的书,递给弟弟,“《通史》,最近朝堂上的事情我想了一下,又和你聊了很多,再看《通史》,心中的感悟颇多。”
周铁衣拿着《通史》,想了想,还是对老哥说道,“这书粗看可以,但不能够细读。”
周铁戈神色惊讶,周铁衣以前不爱看书,这件事全府都知道。
如今一朝风云变化,大家都以为周铁衣不再伪装,必然会认真读书,但这史家之最的《通史》却被自己弟弟贬得有些厉害啊。
“为什么?”
“因为史家将这本《通史》捧得太高了,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孤史压春秋。”
这个世界史家能够修行,并且掌握着强大的修行力量,这是好事,但对于史学而言不一定是好事。
这几十天,周铁衣抽空,自然也会看百家经典。
他发现了《通史》的一大问题,这本从圣皇之时就开始写,就算南北五朝混战也没有停止的《通史》太具有‘权威性’了,远远不是自己世界的那个《通史》能够比拟的,权威到任何与《通史》观点相左的史书,都会被打成歪理邪说。
周铁衣在读《通史》的时候,想要找书佐证,居然发现没有一本正统历史书,能够和《通史》相较。
是啊,哪本历史书,能够和一本编撰了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书相提并论?
任何与之相左的观点,自然也会被打压,这是为了维护《通史》的正统性,无可争议性。
只有《通史》有正统性,无可争议性,围绕编撰《通史》的史学家们地位才会高贵。
但周铁衣知道的史书真正的写法可不是这样的。
历史越想要还原真相,就需要越多的多方佐证,而不是孤证。
甚至这种佐证不仅需要历史书,还需要实物,乃至人文风俗。
所以多重史观下的现代历史学,才比古代更加客观公正。
到了近代,大家更是发现,历史想要更加客观,甚至需要将历史的编写权下沉到普通人手里,让历史不再是一家之言。
所以当初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