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气死了一个(6/13)
事情。
父皇当年在新政上的退缩,从后世的角度确实是错的。
当时在父皇自己看来,当时的局势,他那么做并没有错。
他如何去劝?
对错总是需要时间去验证的,他已经看到了结果,但是在现在却是没有结果的事。
所以赵兴也不去和父皇说自己为什么那么做。
官家闻言也有些语塞,正如赵兴所说,做都已经做了,如今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难道让赵兴承认自己做的,向满朝文武去认错?
别说赵兴答不答应,就是官家自己也不可能答应。
官家沉默许久,摆手道:“这件事朕会处理,你以后…”
官家话还未说完,刘公公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
“何事?”官家皱眉道。
他交代过,不准任何人进来。
不过官家也知道,若是没有大事,刘公公不可能闯进来。
“陛下,周相公病逝了!”刘公公说道。
“什么?”官家闻言震惊的站了起来,难以置信道:“怎么会突然就病逝了?”
“周相公之子前来宫中报信,只说是突发重病,不治身亡。而奴婢听说,周相公好像是被外面的流言气死的。”刘公公说道。
官家怔怔的坐了下来,许久无言。
别说官家了,就连赵兴听到这个消息也难以置信。
这就把人给气死了?
这个周相公,承受能力也太低了吧?第2/2页)
宋朝的皇帝好些个都有虚心纳谏的标签。
但是虚心纳谏说的好听是贤明,说的难听就是没有主见。
若是如唐太宗那种,有着自己的主见,虚心纳谏自然是好的。
所谓的虚心纳谏,就成了在和文官讲道理。
皇帝一人,哪里讲的过那么多人。
加上大宋皇帝一个比一个性子软,不断的忍让退缩,让皇权缺乏了应有的威严。
就像这次的事情,父皇故作雷霆震怒取消了中秋设宴,以为能够震慑一些人。
结果呢,人家该上奏上奏还是上奏,根本不怕。
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出现过一些敢于犯颜直谏的人。
但都是少数。
唯有大宋,犯颜直谏的官员是成群的。
不是他们有多正直,多不怕死,而是他们不认为皇帝会杀他们。
即便父皇前些年杀了冯德广,也不能让他们警醒,扭转这种观念。
想要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