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2 谷贱伤农,米贵伤民(3/4)
“我出的价会比市面的产地价高个1毛。”陈绝开门见山地说道。
所谓的产地价,是蔬菜从地里采摘下来后的第一手价格。
比起菜篮子里的批发价而言,少了路途运输过程产生的损耗和油路费、门市人工成本。
就拿上海青这一个单品举例,平时的批发价大多在1块5毛左右,但是产地价却只有5毛几分一斤。
两个价格看着差别很大。
但是无论外面的批发行情怎么波动,产地价大部分时间都不会受到影响,就算有波动也会控制在几分钱内涨跌。
过去常说的“谷贱伤农,米贵伤民”到了现在虽说依旧存在,只不过有了相关部门在背后调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菜农的稳定收入。
“比产地价高1毛钱收?”
“高这么多,你拿什么赚钱?”李绵一听也有些感到奇怪。
见大舅舅来了兴趣,陈绝就开始搬出了一套互联网上所谓的‘打通上下游’的理论开始了糊弄。
什么跳过中间商直供大超市、零售市场。
甚至拿出叮咚买菜之类的已经成功的互联网卖菜企业进行举例,把李绵忽悠地一愣一愣的。
当然了,这些口头上的承诺听听就行。
最关键的是,陈绝直接从包里掏了几捆红票出来摆在了桌上:“大舅舅你放心!我包菜地不是临时起意,是打算长期包,可以先给村里的菜农留点保证金。”
有了这所谓的现金保证,于是接下来的发展就开始变得异常顺利起来。
李绵见陈绝都掏现金出来了,也不含糊,拿出电话把剩下几个种菜的舅舅都喊了过来。
几个人围在李氏老宅的屋檐下,边吃MC杨梅边听着陈绝忽悠。
最后商议一合计,觉得陈绝出价高,比卖给那些来跑货的菜贩子赚的多,这才满口答应下了陈绝的提议。
当然了,想包几个舅舅种的菜地很简单,靠着亲缘关系一句话就能搞定,但是想辐射到附近几个村就有点困难了。
好在大舅舅李绵认识平头村经济合作社的干部,外加李继圣在附近颇有些威望,几通电话后就把这件事在乡里的菜农群里扩散了。
等到清晨的耕种时间差不多结束,一大帮子菜农都收到了风声,不是骑着摩托就是开着大三轮来到李家老宅。
最后在经济合作社一位叫李富民的干部牵头下,到场的菜农就用按手印的方式和陈绝签订了一个简单的‘上海青包销合作协议’。
日后村民们种出来的上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