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女娲造人再补天(3/4)
夏青教授说:“《风俗演义》中就有女娲造人之说,凡有女娲庙的地方,都盛行到女娲庙求子的习俗。虽然,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却浸透着一种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原始时代,部落战争十分残酷、频繁,而且全靠人力对抗,死亡者众多。所以,人们期望女性大量生育,使氏族人丁兴旺,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
刘傻子说:“在《女娲补天》神话中,女娲所补的天,是自己头上的天;所撑的地,是自己脚下的地;所创造的是一个让人类和平生存的世界;所反映的是大无畏的浩然气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我们又可以发现,这个神话中包含着比较浓厚的保守思想。女娲其实可以去能够“载覆”之地求生存,不必花巨大的力气补天平地。”
黄梅导游说,我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这也是《山海经》中一篇感人的神话故事。原文是这样的: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机器人王小钢说:“《竹书纪年》《淮南子·览冥训》也提到了女娲补天。”
机器人潘小虹说:“《女娲补天》的神话家喻户晓,但是,女娲是神话中最早出现的天神,而故事里提到的共工应该比女娲晚多少年,可以说,女娲补天应该是在共工撞倒天柱以前,因为,女娲补天时,共工还没有出身。共工以后撞倒的天柱,应该是女娲补天后的天柱。”
文史作家于张喜说:“有关资料,目前国内有五处女娲墓,山西省内有两处,一处在芮城县的风陵,一处在洪洞县的赵城。查《文献通考》、《寰宇记》、《九城志》等古籍,都说女娲墓在赵城;而且历朝历代祀典女娲也都在赵城。此外,浮山县也有女娲庙和女娲补天处。神话中所说之冀州,是指今山西、河北交界地。因此,说《女娲补天》神话起源于山西,是有根据的。”
科普作家李任惠说:“女娲补天神话的内核可能是华夏先民烧瓦覆盖房防漏措施,反映的是女娲发明瓦的事迹。女娲氏时代是陶器发明并被广泛使用的时代。陶器的发明源于房屋建造中的涂泥技术,首先被用来防止透风,以后又逐渐发现涂泥还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