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朝堂震动(2/2)
解。”
随后,便有两排内侍入殿,将所誊录的《本朝国事十论札子》交到了前面第一排的大臣手里。
从王亲贵族,到两府六部的重臣,手上尽皆被发了一份。
等接到纸张的时候,他们多是一头雾水,不知隆祐帝今日唱的又是哪一出。
可等到看了里面详细的内容,便都变了脸色。
这一份奏疏,不但调理清晰,指明了方向,还为隆祐帝绘制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如果一切都处于理想的条件下,那定然是能够实现这个梦。
他们都是官场沉浮数十载的老狐狸,一眼就能瞧出其中利害,也能分辨出对自己或者说,对自己背后家族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国家疲敝,该不该改?
这自然是需要改的,他们为人臣子,食君之禄,自有他们的本分。
可这改要从自己身上割肉,又能有多少人愿意呢。
瞧着他们精彩纷呈的脸色,隆祐帝心里舒服的很。
他不是幼年天子,不是政治小白,整日在朝堂上和众臣论来论去,不是他真的不懂,只是他心中无体系,不知道具体一步怎么实施,实施下去又可能有什么后果。
所以才选择了静静聆听。
朝堂政令出城,影响的全天下的格局,他身为九五之尊,自然要慎重再慎重。
但这并不能证明,他不懂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奸佞,什么是能臣。
岳凌提出的法子,从恩科开始培养一群忠君爱国的官员,再分散地方重用,执行新法。
这好比撅了朝堂旧臣的根。
若是有这一批人能够转听于天子,一丝不苟的落地新法,哪怕是在一村一乡,而后一县一州,自下而上彻底整顿吏治,肃清官场。
他们现在所起的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的苗头,都是极为可笑的事了。
隆祐帝将这一条隐去了,只是留了前面清籍核田、计亩征银,就够他们警醒的了。
“你们不提出个章程来,朕背后自有高人能洞察纷乱。”
今日无疑是向各部众臣,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