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尘缘(求订阅!)(6/25)
参观校园去了。
李恒也没歇着,跟邹平一块,开始找房子。
邹平问:“老李,你想找什么样的房子?对房子有什么要求?”
李恒早考虑过这些,当即说道:“用来写作的,主要还是图安静和安全,另外不要离学校太远。
最后就是要卫生干净一点,太脏的环境我呆不住,也容易滋生老鼠蟑螂这些玩意,没法接受。”
听闻,邹平琢磨许久,建议道:“那我们先去学校看看教职工楼是否有空房,外面要满足这三点要求有些困难。
四平路和邯郸路这个交叉口有一栋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建筑,如今成了部队营区,每天都要操练,会影响到你。”
“成,我们先去学校看看,要是实在找不到,再出来。”李恒如是应声。
意见达成一致,两人开上小面包直接杀向复旦大学。
复旦的老校门位置在燕园西侧,为牌楼式校门,建于民国十年。五十年代初,老校门拆除。
不久,位于邯郸路的新校门落成,方形平顶、由八根方形立柱构成;立柱为红砖结构。校门中间是栅栏铁门,两侧各有小平房。
没有其他名牌大学的飞檐挂角古典,也没有雕梁画栋气派,外面看起来甚是平平无奇。
但它是复旦大学,谁也不敢小觑。
Ps:求月票!求订阅!第2/2页)
本来,按照李恒给她的信件,她一开始是猜测麦冬的。
麦冬符合信里的描述,中年人,妻子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小女儿还要订婚,暑假走不开。
不过这里有个让她不解的地方:麦冬长相还挺周正,但身上缺少书卷气息,反而有股豪气冲天的气势,结合其肤色特征,倒像是个常年在外奔波和充满世故的人。
这与她印象中的老师和作家身份不符。
相反,那个面相过硬的年轻人,不仅气质温润,全身上下透着一股文艺范,而且对方一看到自己就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这让她生疑。
当然,她之所以这样问,最重要的是自己试探性向邹平发出一起吃饭的邀请时,邹平本能地看向了李恒。
凭此一点,黄昭仪就认定李恒应当才是邹平最重要的贵客。
只是,李恒真是太过年轻了一些,观其年龄和自己的外甥女差不多,《活着》和《文化苦旅》真是对方写的吗?
为了同作家十二月能流畅交流,能产生灵魂共鸣,《活着》她前后看过7遍。
《文化苦旅》更是让她爱不释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