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院线海外扩张与影视城(1/15)
“行,我理解。”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六位数的巅峰与七位数只差一点,但说出去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就如同前世的汽车年销量,如果到了290万+,那怎么着也得凑个300万的。
邹纹怀接着说道:“接下来,我就准备卖外阜了,按照这个数据来看,外阜至少也能卖个七八十万,而我们电影的投入也才30万,
算上一半票房给院线,外加广告投入的十几万,我们差不多净赚百万港元了。”
“嗯,不错。”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不过比起《葫芦兄弟》还差了很多。”
百万港元的净利润,对于长兴集团来说,不能说多,但也不算少。
邹纹怀点点头说道:“对,《葫芦兄弟》有很多贴纸、玩具甚至头像授权,但我们的电影,基本上没有,我也想过开展这个市场,但没什么办法。”
杨文东道:“这个不必强求,真人电影,本身也的确很难开发周边,欧美那边还有录像带可以卖或者租,香港这边也没这个条件,等过几年,香港的电视机数量多了,这个市场或许可以试试,但应该也不会很高。”
别说现在,就是几十年后香港电影的巅峰时期,也没办法做周边,这可能也是电影行业最终没落的原因之一,因为回报太低了,不像好莱坞,票房是其次,周边收益更高。
邹纹怀则说道:“杨生,我也研究过美国的电影,或许还有一个非票房外阜的赚钱模式。”
“什么模式?”杨文东问道。
“演员。”邹纹怀说道:“我观察美国的电影演员,也是很赚钱的,他们的代言费很高,而他们背后的企业,在培养他们之后,也是可以从他们的代言费中抽成的。”
“是有这么回事。”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所以你是想重点培养电影明星,然后安排他们承接各种商业节目?”
“对。”邹纹怀道:“在如今的香港,很多品牌做广告,是不邀请明星代言的,他们都是在报纸上白纸黑字宣传一下,就算上了丽的电视台,也就是语音播放一下,顶多有几张图片。
美国早期的广告也是这样,但后来,就开始逐步采用明星代言了,然后就成了习惯,各家电影公司乃至音乐、电视台都靠着培养明星,赚了很多。”
“你这想法不错。”杨文东笑了笑,说道:“那你从现在开始,选择好对应的明星,然后全力培养,特别是我们的电影还会卖外阜,那我们的明星,也是可以在东南亚甚至日本出名的,这样一来,这个潜在市场就更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