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进军电子产业的契机(5/22)
廖创兴与恒生银行被严重挤兑。
而湾湾就要好多了,在60年代就提出了十大建设并执行,使得湾湾经济起飞,同时引入外资、发展出口贸易、鼓励高科技技术企业与重工业等等。
王永庆的台塑集团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立的,同样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含量高的企业。
“好的。”张辉答应说道。
他大概已经知道,自己老板可能要准备进入电子产业了。
当天下午,魏泽涛从观塘赶来了港岛,见到杨文东后,立刻笑说道:“杨生,电子产业方面的专家,我认识几人。”
“你认识?”杨文东有些好奇,问道:“香港的吗?现在香港还有这方面的专家?”
魏泽涛解释说道:“不是,是美国那边的,他们几人在美国的几家大公司上班,也是美国本土大学电子系毕业的。”
杨文东又问:“那你怎么认识他们的?”
魏泽涛说道:“因为杨生之前曾经公开表态过香港要发展电子产业,我就想着以后我们肯定也会缺这方面的人才;
所以我让在美国的林尤沺,寻找这方面的人才,他也通过猎头找到了至少几十名华人工程师,也逐步的交谈过,其中有几人说可以考虑来香港。”
“做的好,这倒是省了不少时间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本来我想着等香港电子产业有一点基础,我们再进场,但现在它们碰到了晶体管短缺的问题,所以我也打算提前了。”
作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是知晓未来的发展趋势,做终端的民用品,是效果最强的,特别是有了资本之后还能通过投资零售产业,来间接获取渠道以及其收益。
只是59年那会自己资源也有限,收音机技术又简单,自己没什么优势,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马上就要到62年了,香港电子产业即将大爆发,日本那边又为了保护自己的收音机产业限制对香港的晶体管出口,那这就是给了自己一个空白的市场,一个进入电子产业的机会了。
魏泽涛笑了笑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那我联系一下美国那边,正好他们要放圣诞假期了,可以让那边的人来一趟香港。”
“行。”杨文东同意道。
PS:求月票第2/2页)
而收音机的核心成本就是晶体管,这个东西香港还不能生产,以前也都是从日本进口的。”
“香港收音机抢日本人的市场?这才两年时间吧?”杨文东倒是真的有些惊讶了。
虽然这是迟早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