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新船购买与修船厂建设计划(4/5)
置新船。”
离67年也就6年时间了,一旦中东那边乱起来,苏伊士运河关闭,航运价格就会暴涨。
欧公子会全球买单的。
这个机会,比香港地产危机的机遇还要大,且获得的收益还全是现金,同时正好60年代末香港地产恢复,从航运赚到的资金再买楼,简直完美配合。
“好的。”郑玉华又问道:“那我们买几艘,买什么样的货轮?”
杨文东回道:“几艘的话,还得看日本与香港银行的贷款情况,还有就是跟船厂的沟通了。
类型的话,就先买散装货轮,就算租不出去,我们也可以给自己运货。”
郑玉华答应说道:“明白,那我先放出消息,让日本的船厂来主动联系我们。”
“行。”杨文东又问道:“日本那边生产集装箱货轮吗?”
“有的,但是,不太适合我们购买。”郑玉华解释说道:“现在全球,已经有部分港口开始进行集装箱装卸了,大家也能看出来,这种模式是航运的未来。
只是能这样装卸的前提是港口需要有配套的大型设备,甚至很多现在的港口还不能改,要换位置,这就需要涉及到很大的基建投资了。
目前国际上的情况是绝大部分码头还是传统模式,我们如果买了集装箱货轮,那就只能租给极少数城市的航运公司,这不利于我们的生意。”
“你这样说倒也对。”杨文东同意说道:“就是香港到现在也没有搞集装箱的意思。”
其实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旧的码头乃百万漕工所依,要是大改革,这些人怎么办?西方国家就算有钱,也不敢大动干戈,只能慢慢来。
哪怕谁都知道集装箱是未来,可工人们才不会在乎,比如说原先历史上,英国是欧洲最大的装卸码头之一,当时代潮流滚滚而来的时候,英国政府想搞货柜化,可码头工人进行了大罢工,最终英国政府被迫妥协,暂缓了货柜改革。
而结果就是人工模式比不上集装箱,英国错失了货柜改革机遇,让鹿特丹成为了欧洲第一大港口。
郑玉华又说道:“不过杨生放心,现在的造船厂以及很多船东也看出了这个趋势了,所以目前造的货轮,都在倾向于,未来可以改成集装箱货轮。
虽说运输空间效率肯定还是比不过专门的集装箱货轮的,但可以两用。”
“这样也好,很不错。”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就向日本那边放出购船的意思,不过,二手货轮也要继续收购,长兴实业在观塘的工厂一旦开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