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李振来了(3/4)
个人,却不记得这个人多大了。
无奈之下,王彦庭只有让情报司的人盯住了,暂时任由两人发展。
他不知道自己如果提前介入,会不会毁了这两个人的学习,改变了后面的轨迹。
今天自己终于是有了一个谋士了,真是不容易啊。
他连忙扶起了李振,拍着他胳膊开心道:“有了兴绪,我就是如虎添翼了。你就暂时委屈一下,做我的府邸掾属吧。”
李振大喜,这掾属不是什么大官,却绝对是心腹。
他连忙站起施礼:“多谢太尉!”
这就是聪明人之间的表态了,大家都领会了彼此的意思。
李振的到来正好帮王彦庭解决了一件大事。
他的思政官计划已经准备了一年多了,从军队里选拔出来的一群都将、营将乃至军将都已经在国子监那帮老师手上学了一年多的文化课了,基本掌握了识字写作。
王彦庭觉得时机也差不多了。
对于所有封建统治者来说,愚民是最主要的统治手段。
比如“士农工商”等级的说法。
这里面,“士”是既得利益者画的大饼,这里面有皇帝、官员,还有过去的世家,他们告诉你,“士”天生高贵,就是来管理你们的,你们可以考虑这辈子乖乖的,下辈子来做“士”。
“商”是他们的最终手段和目的。别看他们一天到晚说商人低贱,事实上那个官员背后没有商人?连皇帝都有设立专门的皇商,垄断了盐铁这样的暴利生意。这时候怎么不觉得低贱了?
所以商人低贱是口号,什么不得参加科举什么的,大不了让管家去干,反正管家的儿子还是管家,只要自己的孩子可以科举就行。只有做商人才能聚敛财富,垄断国家经济命脉。当然口号不能丢下,不这么干,那不是大家都来抢着干?而且正是因为低贱,少收一点贱人的税不是很合理。
只有“农”和“工”最倒霉,一方面,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初期,农业和手工业产出确实是衡量国力的标准,所以,最初把“农”和“工”的地位抬高是对的。但是后面就不对了,随着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元化了,产量也提升到了生产者消化不掉的程度。这时候,利润主体已经转移到了解决剩余产量流转和促进多元化产品地区间交流的商人那里,农民和工人已经失去了主导地位。这个时候还把你抬得高高的,只是忽悠你加倍努力去交税而已。
你都是老二、老三了,国家有事你要出力不是很正常?难道还好意思去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