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草原雄心:朱元璋的崛起》(7/8)
九岁或十三,离乡背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由于家境极端贫困,孩子们一旦长大成人,就必须被家族遗弃。这对于徽州人来说,多数是出于生存的无奈。家庭无力承担他们的生计,因此年轻的族人不得不离开故土,外出寻找生存之道。
如果生活真如一场游戏,那么朱元璋无疑是处于最为艰难的“地狱模式”,挣扎在温饱线上,连基本的食物都难以充足供应。
在庄园里,朱元璋的家庭为地主金德服役。
在古代,缺乏现代儿童保护法的庇护,雇佣童仆并不被视为违法。因此,在七岁那年,朱元璋就开始为地主金德照看马匹。
这位地主性情残忍,但并非所有的地主都如此。据说朱元璋经常遭受虐待,每日仅能有一餐,而这餐也仅能勉强填饱肚子,他从未有过真正的饱足之感。
尽管生活困苦,朱元璋的家庭生活却相对稳定而充满幸福。他的哥哥娶了嫂子,并有了孩子,家中的状况也在逐渐改善。
然而,与此同时,元朝的末日已经到来。一个帝国的衰落总是伴随着种种动荡,元朝尤其如此,人民的冲突异常激烈。
在元朝统治下,中国人被划分为三个等级:首先是蒙古人,其次是色目人(包括非汉人的穆斯林等),再次是汉人,最后是南人(原南宋统治地区的汉人等)。
传闻中,如果你伤害了一个蒙古人,你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如果你伤害了一个汉人,你只需要缴纳相当于几颗毛龟蛋的罚款。
在朱元璋八岁的时候,明朝的首相,他的养父杨,提出了几项提案:“罢免姓开、翟、金、济、赵的汉人官员。”
这一事件在《元史》中有所记载:“首相杨请求罢免姓开、翟、金、济、赵的汉人官员。”
宰相杨,出自草原上臭名昭着的蔑儿乞部,这个部落以其残忍行径着称,传说中会折磨并吞噬其他部落的人民。
成吉思汗对蔑儿乞部深恶痛绝,几乎将他们赶尽杀绝,但仍有部分幸存者。杨,便是这些幸存者的后代,或许继承了他们与生俱来的残忍特质。
杨对非汉人青睐有加,对汉人则持有极端的厌恶之情。他废除了科举制度,甚至下令禁止汉人学习蒙古语,进一步巩固了对汉人的歧视政策。
汉人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使得他们常常与自己同姓的人结成紧密的团体。对于这位宰相而言,削弱这些大家族意味着减少了对众多汉人的管理。
这些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