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韩信的悲剧埋下了伏笔(1/3)
第28章
刚才他生气的时候,像个粗野的醉汉,这似乎符合他的背景。
但一个看似粗野的醉汉真的能成为汉王吗?显然不是。
韩信在这次饮酒时所说的话,可能在刘邦心中种下了疑惑的种子。刘邦并未立即发作,因为汉军还需要韩信,韩信确实有能力。
但这就像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随着韩信后来的行为,让刘邦对他越来越警惕。
这也为韩信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然而,在韩信和刘邦这君臣二人的对话中,他们并未预料到这些,因为他们的最大敌人依然是项羽。
只要项羽一日不死,刘邦和韩信就无法完全安心。
在楚汉争霸的历史长河中,项羽的存在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刘邦和韩信之上,使他们时刻处于紧张和不安之中。然而,在一次寻常的聚会中,韩信的性格弱点,或许可以说是他的情商不足,不小心暴露了出来。虽然醉酒中对樊哙、周普等人的轻视可能被视为小节,但接下来的行为却成为刘邦改变对他的看法的分水岭。
随着韩信在战场上的连战连胜,他相继消灭魏国、降服赵国、震慑燕国、平定齐国,直至齐国彻底稳定下来。在这样的背景下,韩信在蒯通的建议下,斗胆向刘邦请封为王,这一举动无疑触及了刘邦的敏感神经。
“大将军,您是否已向汉王提出封齐王之请?”蒯通小心翼翼地提出建议。韩信对此回应平静,但内心必定有所波动。
“记得我们攻打齐国时,郦食其遭遇不测,汉王虽未明言,但心中恐非毫无芥蒂。”
“如今汉王与楚军在广武山相持不下,我在此时提出封王之请,难道不是在加剧汉王的恼怒吗?”
韩信深知这一决策的分量,然而在蒯通的游说下,他的最终选择既出人意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齐地肥沃,田氏的后人仍在,且项羽对她虎视眈眈,若没有王爵的震慑,叛乱的风险将始终如影随形。
沉思片刻,韩信表示:“为了齐地的安宁,为了强化汉王的力量,我宜成为这里的王。但我要在‘王’之前加一字的尊号。”
蒯通困惑不已,不知韩信心中所想。韩信稍作犹豫,然后坚定地说:“假。”
“假王?”蒯通疑惑地问。
“正是。”韩信的回答简洁而坚定,透露出他对局势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当然。”
没过多久,韩信的亲笔信就送到了广武山。刘邦看到韩信的来信,气得不顾周围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