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擒杀(2/3)
郭信在宴上并不表态,他暗中看向闫晋卿,发觉后者听闻这个消息并不感到意外。这时,主将郭琼提议大军在郓州城外停留几日暂做修整,高行周欣然应允,并当场令帅府掌书记、军司马等属官调拨府库粮食、牲口给予行军犒赏。
高行周的态度令宾客尽欢,郭信回到营中,次日用过早饭,郭琼和闫晋卿就派人来请郭信前去中军行辕议事。
中军行辕临时设在城郭外的附寺中,并不在营中,盖因郭琼年纪大了,更愿意住在房子里。郭信自然也受邀住在寺里,但想到闫晋卿的背景,郭信还是托故留在军中。出门在外,信得过的仍是手下的弟兄们。
前后两进的小庙,供奉佛像的殿堂都太狭窄,三人便在侧处的僧房里碰面议事。
郭琼先开口说了昨日宴上刘铢的事:“关键乃是我等眼下是否仍要依据方略在青州戍防,此事重大,或许应先上奏朝廷,由朝廷决议。”
回奏朝廷,再等到军令,不知要多少时日。这时郭信想起先前拜见符彦卿时,二子符昭信就曾说过刘铢的事,遂提议道:“我听闻刘铢曾与唐国勾连,且在任上贪婪暴虐。如今看来,淮河南岸是否有唐军姑且不论,刘铢在青州就是眼前明显的隐患,只有先稳住青州我军才能在沂、密二州不担心后路。
而我军眼下在此地距青州太远,若刘铢真有不臣之意,其既早知我军将至,必会有所准备,故我军在此地拖延日久,其准备时间越加充分!若其只是据镇而骄,对离镇不满,并非是不臣之心,则奏书一来一回,期间不知道有多少人经手,若有人密告刘铢,令其心怀疑虑,不再让我军入境,事情反而再无转圜余地,届时恐将以刀兵相见了。魏国公屯兵不发,并不强行入镇,想必也有这番考虑。
因此,我等不如仍依军令进发,并请闫都监以密书请示朝中杨相公等,待我军行至临淄、临朐等地,则进可逼迫刘铢出城移镇,退可引屯守莱芜的魏国公为我军后援,我军至少立于不败之地。”
郭琼年老,但脑子并不含糊,当下便颔首赞同道:“此议甚好。”
却听闫晋卿哈哈一笑,“素闻郭二郎勇武,今日亦知郭二郎多谋矣!不过郭将军虽考虑周祥,我等却不需要这么麻烦。”
说罢闫晋卿就伸手从怀中取出一卷黄稠,拱手对二人道:“实不相瞒,某此行正是赍诏而来,此为官家与杨、史二位相公议后所行密诏。因先前时机未到,故而未告知二位。如今既已观刘铢违令之举,且二位将军都以为刘铢此人不可不防,便请二位郭将军依据诏令,领军进驻青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