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丈夫之志,至死方休(上)(2/3)
,听说城中有两个北方来的贤士,一个名叫裴潜,另一个名叫司马芝。我去拜访过二人一次,的确很有本事。”
“吕公没有招揽二人?”
“我当然招揽他们了,只是二人没有答应。我是个大老粗,人家看不上也正常,但是明公不一样,或可一试。”
随行的庞统听了,便说道:“我听说过裴潜,他在襄阳时便有些名气,刘使君曾待如上宾,只是不知为何没能在荆州出仕,后来便听说他去了长沙郡。”
黄元道:“这裴潜我也知道,原侍御史裴茂的儿子,我还曾在洛阳见过此人。裴茂乃是许都重臣,他如何客居荆州?”
此事自没人知道,庞统又说道:“听说此人和王仲业是好友。”
黄元点点头。
“咱们先去见司马芝。”
“明公识得此人?”
“不认识。”
相较于裴潜名声在外,司马芝便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不过在黄元看来,司马芝反而比裴潜好招纳。
越是名声不高,反而越容易拉拢。
黄元让人打探清楚司马芝的住处,便和法正一起前去拜访。法正是右扶风人,司马芝是河内郡人,二地同属于司隶,虽然隔得挺远,可也算老乡。
黄元到了司马芝家,见到此人正在门口种菜。
黄元有些吃惊,虽然很多名士,比如诸葛亮,号称躬耕于野,但其实真正种地的真没有几个。
司马芝此人,身材高大、清瘦,衣衫俭朴,模样清恪,一如老农。
黄元上前问道:“可是临危护母的司马子华(司马芝字)?”
“在下便是司马芝。”
“在下黄元,见过司马郎。”
司马芝虽然客居荆州,可很明显也听说过黄元的名头,立刻回了一礼道:“见过黄校尉。”
“子华,野有遗贤,我便不请自来。”
黄元很是自来熟,带着法正入内,司马芝赶紧将黄元迎入,进行招待。
“子华乃是大孝子,未及弱冠,用小车推着母亲来荆州避乱,在鲁阳山中遇贼。同行之人尽逃,只有他一个人守着老母。后来贼寇杀来,他便请求贼人只杀他一人,放过其母,贼人大受感动,认为他是个孝子,杀他不义,遂放了他母子二人。”
法正听了,满是赞叹,不论何时,孝子都受人敬佩。
司马芝倒是被夸得不好意思,只得说道:“黄校尉才是真正的孝子,我也就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
众人都是读书人,自有话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