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埋头谋发展(2/3)
城盐多紧俏多金贵,谁比他更了解?
奚宗主摇头:“那是你不知道,这两项东西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大的改变。”
.
张树惶恐,说到底,奚宗主的边城盐市场需求量日益庞大,属当前硬通货,能换购一切生活所需!
精盐,只比平价盐贵一倍。
别以为老百姓会接受不了价格,做个简单的换算就能明白。
.
食盐量,《管子·海王篇》:“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
春秋时期一升多少?考古学家依据出土量器考证,当时齐国的一升相当于后世200毫升。
如果按照后世纯盐的密度2.165g\/cm3,春秋时期一个成年男子一天吃盐77克!!
唐后期,朝臣奏折对百姓盐量描述:“统计一家五口……三日食盐一斤。”唐朝一斤大约折合680克,人日均45克,依然离谱。
直到《元史》记载“每人每日食盐四钱一分八厘”;《明史》记录“大口岁食盐十二斤,小口半之”。才算恢复正常数值。
按照元、明时期计量单位折算,成年人日均14克。
看到这里,是不是怀疑元以前的老百姓抱着盐罐子过日子?奚宗主起初也怀疑,直到她看到老百姓的盐,再看到收集回来的《齐民要术》。
才明白怎么回事。
看看《齐民要术》如何记载?
——以盐一斗投入水中,令消尽……易器淘治沙汰之,澄去垢土,泻清汁于净器中……又一石还得八斗汁。
仅过滤泥土等杂质,损耗有20%之多。再晒干食用,这个时候的45克,还剩下多少?
《盐铁论》写“盐价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淡食。”
奚宗主看过时下食盐后,深感老百姓命大,吃的都是什么盐啊?
那不止有咸味,还有苦味和涩味!想也知道有多少要命的杂质。
.
这么五毒俱全的盐,老百姓还得感激大隋的政策。
隋朝盐并未收归国有,盐产不征税。唐初绝大多数制度沿袭自隋朝,盐业无税也就沿袭了下来。
奚名茗不同,她接手边城,因为发土地、发粮食、发良种、改农具、盘火炕、搞养殖等一系列举措,盐收归集体,压根没引起太多关注。
奚宗主在《边城战时管理条例》中涉及盐规,禁止私贩食盐的同时,也设立平盐制度。
边城老百姓买盐,的确贵了,可奚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